第69章 权力的游戏(第2页)
草原的深秋,枯黄的草浪在朔风中翻涌,也先站在杭爱山巅,望着广袤无垠的大地,手中的黄金马鞭轻轻敲击着靴筒,发出清脆而冰冷的声响。这位野心勃勃的瓦剌首领,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早已不满足于草原上的称雄,他的心中,正谋划着一场足以震撼天下的惊天阴谋——以“替天行道”之名,掀起对大明王朝的战争狂潮。
也先深知,若想师出有名,必须先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他将目光投向了鞑靼部落太师阿鲁台,这个同样雄踞草原的劲敌,此刻却成了他手中的棋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也先召集了最精锐的心腹死士,这些人如同草原上的孤狼,忠诚而凶狠。
也先凝视着他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此次任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务必截获阿鲁台与明朝的互市文书!”
死士们领命而去,他们骑着快马,在大漠中日夜兼程,如同幽灵般穿梭在沙丘之间。
在长达半个月的蹲守、摸排和搜寻后,他们终于在一处狭窄的山谷中,如愿所偿发现了阿鲁台的信使队伍。
这些杀手们整理好装备,立刻如同下山的野狼一般扑杀过去。
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箭矢如雨般破空,战马的嘶鸣声、兵器的碰撞声、战士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染红了这片荒凉的土地。也先的死士们悍不畏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终于成功截获了那份至关重要的文书。
拿到文书后,也先如获至宝。他立刻召集了麾下所有识字的汉人,在中军大帐中,烛光摇曳,气氛凝重。
“可汗陛下,您需要把这份文书如何修改?”一位归降也先的北方汉人书生,脸上带着谄媚讨好的笑容,详细地询问也先的具体目的,也先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给我把文书内容全都改了,改成阿鲁台请明军夹击瓦剌!”也先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汉人们战战兢兢地开始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刮去锦缎上的原文,重新书写,每一笔都仿佛有千斤重。很快,一份足以颠覆草原局势的假文书诞生了。
也先命人将假文书大量抄录,然后派出无数使者,骑着快马,奔赴草原的各个角落。
使者们高举文书,大声疾呼:“诸位同胞!看看吧!阿鲁台这个叛徒,竟然勾结明军,妄图将我们瓦剌赶尽杀绝!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
牧民们围聚在一起,虽然大多目不识丁,但看着使者们悲愤的神情,听着那煽动性的言辞,心中的怒火渐渐被点燃。多年后,一位归降明朝的部落长老在日记中写道:“也先使者持文书来,言阿鲁台勾结清廷,吾等信之。”短短一句话,道尽了草原儿女的单纯与轻信。
然而,也先并不满足于此。他深知,要彻底点燃族人的怒火,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于是,他派人在草原上四处散布流言:“你们知道吗?明军的马市只收鞑靼的皮毛,我们瓦剌的牛羊,他们根本看都不看一眼!”
“去年,我们三羊还能换一口铁锅,如今,明廷只和鞑靼人交易,我们瓦剌人都快活不下去了!”
这些流言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草原上蔓延开来。也先还特意找来一些牧民,给他们钱财,让他们在各个部落的集市上哭诉,讲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这些精心编排的戏码,彻底点燃了瓦剌各部的情绪,草原上到处都是义愤填膺的牧民,他们挥
舞着弯刀,高呼着口号,要求南下,与大明决一死战。只是这些瓦剌人并不知道,从永乐朝到如今洪熙朝,大明从来没有与瓦剌开展过正式互市。
就在瓦剌内部群情激愤,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也先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挑选了十二只稀有的“白海青”,这是一种来自极北之地的珍贵猛禽,羽毛洁白如雪,眼神锐利如鹰,在草原上极为罕见。他派遣使者,带着这些白海青,前往大明京城纳贡。
使者们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北京城。在紫禁城的大殿上,他们行三跪九叩大礼,言辞谦卑:“我主也先,对天朝仰慕已久,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今闻阿鲁台勾结外敌,妄图扰乱边境安宁,我主义愤填膺,恳请陛下借道,让我军讨伐阿鲁台,为天朝肃清边患!”
朱高炽听闻此言,心中颇为受用。他命太子朱瞻基在午门外设下盛大的宴席,款待瓦剌使者。看着使者们恭顺的模样,朱高炽龙颜大悦,当即赏赐锦缎百匹,并降下谕旨,称赞“瓦剌忠顺”。然而,时任兵部侍郎的张本却对此事深感忧虑,他上奏道:“陛下,也先借道之事,恐有诈。臣担心他名为伐阿鲁台,实则欲袭我开平卫!”
朱高炽却不以为然。此时,锦衣卫呈上密报,称瓦剌确实在集结兵力,准备与鞑靼决战。朱高炽看完密报,哈哈大笑,在奏折上批复:“瓦剌伐仇,于我何碍?”于是,兵部下达命令,让边军“勿阻其行”,容许瓦剌大军东进。
当瓦剌的大军扬起漫天尘土,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时,大明的边关将士们只是远远观望。他们不知道,也先精心策划的这场大戏,醉翁之意不在阿鲁台,而在大明的万里江山。也先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看着麾下士气高昂的军队,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大明王朝,还在做着坐山观虎斗的美梦,却不知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巨大风暴,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