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水落石出(第2页)

“挖了膝盖骨,然后丢到马厩去。”朱瞻基冷冷地开口,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侍卫们毫不犹豫,抽出短刀,朝着周海走去。

“陛下!陛下!”周海惊恐万分,再也顾不上身体的疼痛,他拼命地挣扎着,高声呼喊,涕泪俱下,“奴才什么都说!奴才什么都说啊!”

朱棣微微皱眉,缓缓走下台阶,来到周海面前。他居高临下地看着周海,眼神中透着威严和审视。

周海见朱棣有了反应,心中一喜,连忙磕头如捣蒜:“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不是赵王妃指使的奴才,奴才也从来没有见过沐妃娘娘,是汉王世子朱瞻圻!是他给了奴才银两,让奴才找人装神弄鬼!是他要求奴才把宫里的消息要悄悄传递给他!也是他花重金收买了宫里不少宫女和太监!”

朱棣静静地听着,没有开口,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周海哭丧着脸,继续说道:“陛下,奴才什么都说了,什么都认了!求求陛下不要折磨奴才,给奴才一个痛快吧!”

比起一刀了断,他更害怕变成废人后被丢弃在马厩里苟延残喘,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让他不寒而栗。

“签字画押。”朱瞻基面无表情地开口吩咐。几个小太监连忙拿着纸笔上前,让周海在供词上签字画押。周海颤抖着双手,在供词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手印。

“爹,接下来怎么办?”朱高炽凑到朱棣耳边,小声询问。

朱棣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愤怒和失望:“还能怎么办,去把朱瞻圻抓来!朕倒要问问他,是谁教他吓唬爷爷的爱妃,吓唬他的伯母。”

朱瞻基立刻领命,带着侍卫们转身离去。乾清宫前,只剩下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二人。

朱棣望着夜空,心中五味杂陈,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京城的夜,华灯初上,纸醉金迷。

朱瞻圻置身于一家高档青楼,周围是莺歌燕舞,酒香四溢。他半躺在柔软的榻上,怀中搂着一位娇俏的女子,手中端着盛满美酒的玉杯,脸上带着微醺的笑意,沉浸在这温柔乡带来的麻痹快感中。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这奢靡的氛围,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如同黑色潮水鱼贯而入,他们眼神冷峻,动作迅速,如老鹰捉小鸡一般径直朝着朱瞻圻走去。

朱瞻圻朦胧中抬起头,醉眼惺忪地看到自己的几个侍卫全都面朝墙壁,双手高举,大气都不敢出,再瞥见锦衣卫那标志性的服饰,瞬间酒意全无,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锦衣卫们毫不留情,一拥而上,将他从榻上拽起,如同拎小鸡一般带出了青楼。

朱瞻圻就这样被丢到了乾清宫外的阶下,膝盖重重磕在青砖上,疼得他龇牙咧嘴。

“阶下跪着的是何人?”朱棣冷哼一声,语气带着一丝戏谑,仿佛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回皇爷爷,是孙子朱瞻圻。”朱瞻圻身体止不住地颤抖,声音中满是惊骇与惶恐。

“还认得朕这个皇爷爷呢?”朱棣的语气越发玩味,“那怎么不尊重皇爷爷的贵妃?怎么不尊重自己的伯母?”

朱瞻圻长叹一口气,心中明白自己在宫中搞的鬼把戏已经被揭穿。事到如今,他也不再隐瞒,昂起头大胆承认:“是孙子搞得把戏,孙子知道错了!”

不等朱棣开口,朱瞻圻的情绪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宣泄而出:“爷爷,孙子就是看大伯和伯母不顺眼,就是不喜欢这个皇长兄朱瞻基,我父亲英明神武,颇有爷爷年轻时的风范,还会带兵打仗,他难道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吗?但是爷爷宁可去和安贵妃生个女儿,都不愿意多给父亲一点关爱,我这个孙子怎能不寒心,怎么能不生气呢!”

朱瞻圻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夜的寂静。

朱棣沉默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却深邃得让人捉摸不透。

朱高炽和朱瞻基同样沉默着,他们的目光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

他们三个聪明人全都看穿了朱瞻圻那点小心思,他哪里是想帮父亲鸣不平呢?他不过是觊觎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想要有朝一日自己能登上皇位罢了。

乾清宫前,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

朱瞻圻跪在阶下,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台阶之上皇帝祖孙三人那洞察一切的目光,继续自顾自地倾诉着,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不满和委屈都一股脑儿倒出来,脸上的表情扭曲而又激动:“爷爷当年靖难时,还曾指着江水对父亲说‘世子多病,汝当勉之’呢!爷爷已经忘了吗!”

朱棣看着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子,心中涌起一股厌恶和失望,转头吩咐:“打他二十大板,不要打死打残。”帝王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几个侍卫领命迅速上前,将朱瞻圻按在地上,手中的板子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

“啪!啪!啪!”板子与皮肉接触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响亮。虽然侍卫们已经收起了不少力道,但对于朱瞻圻来说,这二十大板依然难熬。

朱瞻圻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是个十足的软蛋,平日里哪受过这样的苦。

而且他长期沉湎于酒色,年纪轻轻身子骨就已经被掏空,身体素质极差。一番毒打下来,他的背部和臀部皮开肉绽,鲜血直流,整个人像一条死狗一般趴在地上,气息奄奄,嘴里还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

还不等他缓过一口气来,王忠忽然来到他的面前,一脸严肃地传达了皇帝的口谕:“爷爷让你赶紧滚回山东乐安,然后告诉你那个不成器的爹爹,死了夺位这条心!”王忠的声音清晰而又响亮,一字一句砸在朱瞻圻的心上。

朱瞻圻抬起头,用满是恐惧和绝望的眼神看了看王忠,又看了看台阶上的朱棣,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知道,自己的这场闹剧已经彻底结束,等待自己和父亲的将是被边缘化的命运。

经此一事,汉王朱高煦被彻底排除在权力的核心之外。他原本还怀揣着一丝夺位希望,如今却彻底破灭。

赵王朱高燧则乖巧地向朱棣表示,只想当个与世无争的清闲王爷,绝无觊觎皇位之心。

二月初,朱高炽研究的简易式避雷针正式安装在三大殿屋顶。这一发明可谓是及时雨,成功让三大殿避免被春雷损毁的悲剧。

当春雷滚滚而来,闪电划破夜空时,三大殿在避雷针的保护下安然无恙,让众人对朱高炽的智慧和才能赞不绝口。

然而北方的局势却不容乐观。鞑靼部死灰复燃,再次大举犯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年迈的朱棣不得不再次举起大刀,披挂上阵,率军驰骋草原。尽管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身体也不如从前那般健壮,但他那颗征战的心却从未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