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迷雾重重(第2页)

朱高炽与朱瞻基同时伏下身,额头几乎贴到冰凉的金砖上,用沉默回应帝王的质问。

“怪哉,怪哉……”朱棣重重叹了口气,骨节分明的手指摩挲着下巴,龙纹袖口滑落,露出小臂上狰狞的箭伤疤痕。

安贵妃原本悬着的心刚放下些,此刻又被提到嗓子眼。她捏着朱棣肩膀的手指突然收紧,檀木梳齿般的指甲在锦缎上划出褶皱。

朱棣察觉到怀中女人的颤抖,反手覆上她的手,掌心的老茧轻轻蹭过她的肌肤:“别怕,有朕在。”

“我也不怕,父皇天下第一!”朱清仪蹦到龙椅旁,绣着金线的襦裙随着身姿晃动。她仰着白皙的小脸,奶声奶气的欢呼像颗石子,“扑通”一声砸进凝滞的空气里。

安贵妃紧绷的嘴角终于松动,朱棣眼角的皱纹也在笑意中舒展开来。朱棣依旧斜倚在龙椅上,安贵妃依旧乖巧地为他按摩着肩膀。

慵懒的坐姿,眯起的眼睛,看得出来皇帝此刻非常放松惬意,并没有因为所谓的“闹鬼”而担忧焦虑。

朱高炽和朱瞻基坐在他的对面,两人面面相觑,静候皇帝的教诲。

“你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吗?”半晌,朱棣忽然开口,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朱高炽和朱瞻基一起摇头。

“你们不信,朕同样不信。”朱棣深邃的眼眸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朕的儿媳和孙子朱瞻墡离开不到半炷香时间,朕的爱妃就哭着跑来称遇到了鬼怪,而你们又说张妍也在遇到了鬼怪,所以可以推断,她们二人遇到那个白裙女人的时间应该大概非常相近。”

“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朱瞻基接过话茬,“要么真是有这么一个女鬼,她会瞬间移动,在龙德门吓唬安贵妃后,再跑到景运门吓唬我娘。要么就是宫里有这么一伙人,他们在刻意装神弄鬼,试图以此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标。”

“很显然,世界上没有鬼怪。”朱棣笑着摇了摇头,“朱清仪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朱高炽这才注意到,自己的这个小妹妹已经因为困倦,爬到了朱棣龙床一角打起盹来。

“当然是有人故意吓唬我娘,吓唬皇嫂!”朱清仪一字一顿地做出回应。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头:“朕很久没有整顿后宫,有些人又开始躁动起来了……”

朱棣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鎏金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即刻去查!若是有人敢在朕眼皮子底下耍手段,定叫她知道什么是天子一怒!”

朱高炽额角沁出冷汗:“爹,这怕是不妥吧?后宫诸事本由内官监掌管,儿臣贸然查验妃嫔……”

话音未落,便被朱棣一声冷笑截断。

“僭越?”朱棣霍然起身,负手而立,“若不是有人心怀鬼胎,何至于闹得后宫鸡犬不宁?”他大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浓稠如墨的夜色,喉间溢出的话语裹着冰碴,“安贵妃掌六宫笺表,张妍协理后宫诸事,动她们,分明是冲着朕来的!”

朱瞻基捧着镶金的宫妃名册紧跟在父亲身后,火把照亮他年轻的面庞,却照不亮回廊深处的阴影。

东六宫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当他们查完最后一位美人时,更漏已过三更。

“所有宫嫔都有宫女太监作证,戌时三刻便歇在寝殿。”朱高炽将厚厚一叠口供摔在案上,烛火被震得晃了晃,“连敬事房的档册都对得上!”

朱瞻基摩挲着腰间的螭纹玉佩,突然压低声音:“爹,会不会是安贵妃自导自演?”

这话惊得王忠手中拂尘“啪”地落地,朱高炽更是猛地转身,目光如刀:“休得胡言!安贵妃诞下皇女有功,又最得父皇宠爱,何苦做这等损人不利己之事?”

夜风卷着枯叶扑进窗棂,将案头的烛火吹得明明灭灭。

朱高炽的指尖轻轻摩挲着下颌,烛火在他眼底投下深沉的阴影,将脸上的忧虑尽数映在青砖地上:“安贵妃虽擅撒娇邀宠,却无统筹全局的谋略。你看她的宫殿,连四季炭火调配都要请内务府帮忙,又怎有能耐策划这般缜密的局?”

“这也是你祖父将后宫不少事务交予你娘的缘故——真正能担起重任者,从不是只会摆弄胭脂的人。”

朱瞻基下意识攥紧腰间的玉珏,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那依父亲所言,智慧女子当如何?”

他忽然想起孙若微月下抚琴的模样,琴弦震颤间仿佛连月光都成了绕指柔。

朱高炽起身走到窗前,眺望着远处连绵的宫墙:“能让你倾心的女子未必能母仪天下。你且看你娘——前几天御膳房采买出了差错,她不动声色便查明是太监勾结商贾,既惩处了奸佞,又未让流言传至前朝。”

朱高炽转身时,烛光将眼角的皱纹照得格外清晰:“真正的智慧,是能将各种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能在暗流涌动时稳如泰山。”

朱瞻基喉结滚动,忽觉喉头发紧:“爹,你是说孙姑娘……”

“花瓶虽美,却盛不得多少水。”朱高炽打断儿子的话,声音低沉,“那日她与我谈论《女诫》,连‘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都讲不明白。更遑论相夫教子?”

他想起孙若微那日局促的神情,指尖无意识敲击窗框,“你若以后立她为太子妃,将来诞下子嗣,她拿什么教导?难道要让皇家血脉成为连《资治通鉴》都读不懂的草包?”

这话如惊雷般在朱瞻基耳边炸响。他眼前突然闪过一个模糊的孩童身影,虽然穿着明黄龙袍,却在朝堂上闹笑话,引得群臣侧目——那孩子的眉眼,竟与自己有几分相似。

寒意顺着脊梁骨往上爬,他突然意识到父亲话语里藏着的深意:一个王朝的兴衰,或许就系于后宫女子的一言一行。

“可是……”朱瞻基还想辩解,却在触及父亲严厉的目光时泄了气。他想起孙若微曾说“愿做枝头自由的鸟”,那时只觉她洒脱,此刻却明白,在这紫禁城的金丝笼里,需要的从来不是会飞的鸟,而是能守住笼子的人。

夜风呼啸着掠过宫檐,将远处更鼓的声音卷得支离破碎。

朱瞻基望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忽然发现他鬓角不知何时已爬上银丝——这个一生都在谨小慎微中求存的太子,或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后宫女子的选择从来不是儿女情长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