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棺材拦路,陈家鸣冤(第2页)

秦恺峰最后一句话声音压得极低,没有让沈君珩听见。

但声音最轻的这句话,分量却最重。

直接把沈良翰击得溃不成军,只能抬手盖住眼睛,默默地流着眼泪。

沈君珩不知道大人这边发生了什么,他此时正趴在炕上,跟参参大眼瞪小眼。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头,轻戳参参的小脸蛋儿。

婴儿脸蛋儿柔软嫩滑的手感,让他眼底难得地闪过一丝笑意。

与此同时,参参也在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小哥哥。

虽然破衣烂衫,脸上还挂着被树枝划出的伤口,也有些脏兮兮的。

但这一切都掩不住沈君珩骨子里的气质。

即便把他跟村里小孩混在一起,他也一定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外人必然会第一时间将视线落在他身上。

当然,参参此时还不明白长相气质出类拔萃是什么意思。

她只是觉得这个小哥哥身上有一股平和的气息,让她十分喜欢。

于是她也伸出手,学着沈君珩的样子,在他脸上戳出一个小酒窝。

就在西屋气氛越来越温馨的时候,严玚正在东屋等着用饭。

身为钦差,严玚已经连着好几年来长白山了。

胡家还算识趣,给了他不少好处。

但说实话,严玚还是很嫌弃松江村的。

无论是吃的还是住处,全都是破破烂烂的,让人提不起半点儿兴趣。

若非不在这里吃饭,就要饿着肚子赶路,天黑之后才能吃到晚饭的话,他甚至想要立刻离开。

他也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今年换了参把头,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一点儿惊喜吧。

钦差一行人,每年都要在松江村用午饭。

所以老金头得知钦差已经到镇上之后,便提前开始准备食材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村里各家有什么好东西都要贡献出来。

不过老金头没有胡家那么黑,他叫人把各家拿出来的食材一一登记下来,说好事后会给一些银钱补贴。

一听这话,各家都不再藏私,倒真凑了不少好东西出来。

当然,这些好东西,都是为严玚自己准备的。

他手下那些人,就只能坐在外面吃乡下大锅饭了。

村里选出来几个厨艺最好的妇人,在周氏的指导下,给严玚做了一桌子菜。

看着端上桌的天麻炖乳鸽,羊肚蘑蒸蛋,猴头菇烧鸡块,五香鹿肝,飞龙汤……

以京城高端酒楼做菜的思路做出来的长白山特产,光看着都觉得又贵又精致。

看得严玚眼前一亮,这可比之前胡家弄出来那一盆盆的大炖菜强百倍。

挨个儿尝了之后,发现味道更是没话说。

严玚吃了几口菜,喝了一口酒,抬手就冲站在炕边的老金头竖了竖大拇指。

“你们村里不错,让你做参把头,很有眼光,比之前那个胡家强多了!”

严玚对老金头的称赞已经越来越直白了,可见是真的太满意了。

老金头站在一旁,看着严玚吃饭心里也很高兴。

按照以往的惯例,吃完饭就要走了。

只要平平安安离开松江村的地界儿,今年的任务就算顺利完成了。

没想到午饭准备得太丰盛美味了,严玚忍不住多喝了几杯。

饭还没吃完就有点晕乎乎的了,吃饱之后自己往炕上一躺,竟就这么睡着了。

老金头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早知道就不该准备酒,要不提前兑点儿水也行啊!

真没想到严玚的酒量这么差,几杯下肚就醉了。

好在严玚并没有睡太久,不到一个时辰就醒过来了,招呼众人准备出发。

因为对老金头的招待十分满意,所以严玚很爽快地叫人给松江村结算了今年的银钱,还特意从流放犯中挑了几个身强力壮的男丁留下。

“你们几个留在这里,好好配合参把头上山挖参,为皇上和朝廷效力,知道么!”

几个人一听说要被留在这个又偏僻又穷的地方,心里别提多抗拒了。

但是表面却还不得不做出恭敬听从的样子。

“严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做事。”

“多谢严大人教诲,我们一定牢牢于心。”

严玚也不管他们这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听着高兴就得了。

毕竟这些人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如今却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小太监强颜欢笑,卑躬屈膝……

一想到这些,就让他觉得心情更加舒畅。

只可惜,这份好心情并没能维持太久。

一行人还没走到村口,离老远就看见前面路上横着一口棺材,旁边还跪着好几个人。

老金头一眼就认出来,这几个人就是从村里消失了好几天的陈家人。

陈家老爷子,陈家老太太,陈母,陈家娘子和一双儿女,此时齐齐跪成一排,拦住了严玚的去路。

严玚一勒缰绳停在了村口,皱眉问:“老金,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老金头赶紧道:“回严大人,这户人家的儿子,以前是跟着胡家做事的。

“胡家出事之后,他们就不见了。

“草民还以为他们知道在村里待不下去,所以识趣地离开了呢!

“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大胆,敢来拦您的路。”

老金头被气得不轻,立刻叫人赶紧把陈家人和棺材弄走。

谁知竟被严玚一摆手制止了。

“别急,先听听他们说什么。”

老金头急得在心里直骂人。

一边生气严玚都拿了好处,还不肯轻易放过自己。

一边则生气陈家,自己放过他们一家老小,只找了陈小六本人寻仇,他们居然还敢来坏自己的事儿。

陈母一见严玚停下不走了,立刻膝行几步上前,连连磕头道:“钦差大老爷,民妇有冤要诉!

“民妇二十丧夫,寡居多年,守着公婆和儿子,本本分分地过日子。

“儿子就是民妇这辈子唯一的指望,没想到却被人害死。

“民妇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势单力薄,生怕被歹人迫害,只好先躲起来再徐徐图之。

“今日听说钦差大人在此,特来鸣冤,还望大人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