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是时候选一把好刀,削一削病枝虫叶了
顾言钧忍着伤痛起身,朝着皇帝又是一揖,道:“京城举子之中,有位姓席的考生,他擅呼朋唤友,每隔一定时日便召集举子品文。虽说品文会一类并非只他所办,但唯有他能请来一些颇有名气的举子。”
“例如上一回,他就请了京师、浙江、山东解元一同切磋品评。臣去过一次,倒也颇有趣意!”
皇帝一听,来了兴致,若有所思地问道:“京师解元?可是那个想与许崇年结亲,背信弃义之人?”
顾言钧不免摇头笑道:“确是那个杜衡,不过圣上可记得,老王妃还特为此事为其作保?”
皇帝点头,想起周成所禀事情原委,轻道:“所以朕只让他缓考,并未禁考。”
做皇帝的,没有那么多妇人之仁,谁叫那杜衡在他想要拿许崇年开刀的时候,给他递上了话柄,冤枉又能如何?
顾言钧自不能对皇帝决策妄加评论,于是转了话头,道:“那浙江解元,圣上也听说过。”
果然,一句便引得皇帝看他:“哦?是谁?”
“此人姓袁,单名一个颂字!”
“姓袁?”皇帝琢磨片刻,便了然轻哼:“这袁之序,倒是懂得官运亨通,家运长盛之道!”
似乎想起那日,袁颂的张扬恣意以及杜衡的持礼反驳,顾言钧忍不住添了一句:“别的暂且不提,单就此二人才学而言,臣不免要替他们说上一句,假以时日,若有机遇,此二人必是我大周之栋梁。”
皇帝一听,笑道:“朕自识你以来,难得听你有如此夸人之言。”
顾言钧又是一揖道:“圣上知我,从不妄言。”
跟随圣上多年,能赢得圣上信任,不单单仅靠出谋划策,也是深知伴君之道。有些话,点到即止便可,再多便是惹祸上身。
于是,顾言钧又把话转回品文会之上,说道:“臣可先透个口风与那席生,让他再设一场品文会,借机探探此届举子对北地的见解。”
“能呈于圣上御览的春闱答卷,皆是层层筛选之物,不若这等聚会,更能看出他们才学之高下。”
“圣上也可借此探一探杜衡与袁颂二人,看看臣说的是否属实?”
顾言钧说完,便垂首敬候,不再多言。
御案之上,那盏玉柄宫灯将堆积如山的奏折照得一览无余:北地纷争,疫情蔓延,东边水情预警,西边旱情隐隐待发,然而大殿之上,唯有裴、陆两派你争我夺,其余人等皆作壁上观,不发一言,以免沾身。
不知怎地,灯焰忽地一颤,映得御案上那几份急奏愈发晃眼刺目。
良久,皇帝才道:“木不自伐,必生虫焉。是时候选一把好刀,削一削病枝虫叶了。”
……
席西岳未曾想到,前日才送走袁颂,今日便迎来了杜衡。
“师弟。”
席西岳亲自迎接,却见杜衡并无他想象中的意志消沉,反而带着几分精神雀跃之意。他当即收起准备好的宽慰话语,只欣慰地将人请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