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千古难题(第2页)
当然,既要保证将官的流动性,又要保证战斗力,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思想工作必须抓紧,从基层抓起。
要做到这一切,更要有规矩,更要能执行。
有法可依,依法落实。
否则都是空谈。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依据现实需求和时代限制,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军法”的形式铺开。
回头再搞个军校,自任校长,专门培养自己的嫡系军官。
再加上“监军”制度负责基层的思想工作,强化基层士兵的忠诚度。
如此一来,上下两手抓,何愁基本盘不稳定?
剩下的就是提升基层士兵和中低级军官的军事素养,提升军队的战力下限,让他们在即便没有主将率领指挥的情况下依旧具备不错的战力。
还有就是抓军纪,走精兵路线,避免重蹈宋代军队覆辙。
总而言之,任重而道远。
路要一步步走。
面对荀攸的提问,刘裕耐着性子解释部队战斗力的几大要素,如何提升,如何维持,如何发挥,并引申出军队建设方面许多问题。
最后确定“军法”的重要性。
拟订大致工作框架,这才把话题拉回来,开始复盘今天的战斗。
一首听得昏昏欲睡的吕布立刻来了精神,大声夸赞荀攸:“军师定力不俗,我在城内等得早不耐烦,若非军师约束,可能提前半个时辰就杀出城了,那样,战果必然没有现在这般丰厚。”
荀攸也点头:“奉先确实骁勇,一马当先,亲冒箭矢,一个冲锋便彻底扭转战场局势。”
又道:“当然,功劳最大的还是文远,主公单刀首取皇甫嵩时,文远独自领军激战,硬生生扛住数万联军围攻,更果断分兵,以少量牺牲拦住联军死士,保住大部队,这勇气与决断力极其不凡,当记头功。”
张辽羞涩谦虚:“全赖主公提醒。”
刘裕跟着赞道:“文远的分兵之计确实不简单,一般人想不到也不敢做那样的决断,有大将之资,再接再厉。”
不等张辽说话,再道:“这是咱们第一场硬仗,第一场正面打的狠仗,还是以少胜多,能赢下来,足以说明咱们有能力战胜一切敌人。”
荀攸几人齐齐点头。
这一仗,确实狠。
以少击多。
以弱击强。
结果却大获全胜。
还差点生擒活捉敌人主要将领。
很提士气。
刘裕再道:“但复盘不能少,哪里打得好,哪里可以改进,如何改进,都畅所欲言,并且记下来整理成册,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实战案例。”
又道:“我先来自我检讨,脱离大部队孤身出击都是极冒险的行为,不建议其他人效仿。”
张辽则低声道:“我分兵太多,其实一百人足以截杀那群死士,我过分求稳,以至于多牺牲一百名部下。”
荀攸想了想,没找到自己的毛病,只能道:“攸临阵还是有些慌乱,所幸没有延误战机。”
很简单的总结。
刘裕却一本正经地提笔记下。
战前分析、战斗过程、战后复盘都有,谁说了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有这样的笔记,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出来重新分析。
总结完,荀攸却依旧心事重重:“主公,皇甫嵩战败,朝廷不但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再招募更多的兵马来讨伐,下一仗,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