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武洲谍战

大明联邦六大情报机构——虞国对外情报局、洪州共和国中央情报局、越国枢密院情报司、扬国工业安全局、明国锦衣卫北镇抚司、宁国海军情报处,在坤泽城会议后迅速整合资源,组建临时“对武洲情报局”。

这支横跨六大国边界的情报力量,以虞国情报部为中枢,下辖六个行动处,分别负责技术拦截、人员渗透、舆论战与破坏行动。

以沈国为首的“新联邦同盟”联合代、庆、韩等十余个小国的情报机构,暗中掌控了“大明联邦对外情报局”,其核心目标明确:向武洲输送技术、策反联邦内部人员,并构建针对六大强国的情报网络。

双方在武洲大陆及周边海域展开的情报战,迅速从暗线交锋升级为系统性对抗。

对武洲情报局成立初期,采取“焦土式”清除策略:凡在武洲活动的非六大强国情报人员,无论其隶属于沈国同盟或独立势力,均列为打击目标。虞国情报部调动潜伏在武洲沿岸的“暗桩”,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港口暗中探查。

1455年3月,虞国情报人员在里斯本港得知沈国运往葡萄牙的技术手册,当场处决三名押运密使。

同月,扬国工业安全局特工渗透至葡萄牙船坞,暗杀沈国对口输出的技术指导。此类行动持续半年,沈国同盟在武洲的情报网络被摧毁近七成,技术输送渠道严重受阻。

然而,武洲本土势力的反击亦迅速升级。葡萄牙王室在阿方索五世授意下,成立“国家安全署”,与教会势力合作,对境内可疑人员展开大规模搜捕。

1455年7月,对武洲情报局驻里斯本站遭突袭,五名核心特工被捕,其中三人被公开处决于罗西乌广场。此举标志着情报战进入新阶段——六大强国情报机构被迫由明转暗,将行动重心转入地下。

转入秘密战线后,对武洲情报局调整策略,聚焦“技术土壤毁灭计划”:

针对武洲掌握关键技术的工匠群体,实施定点清除。大明联邦十九年1月,宁国海军情报处特工在威尼斯毒杀三名精通火炮铸造的工匠;同年3月,明国锦衣卫于佛罗伦萨刺杀绘制世界地图的地理学家托斯卡内利。

渗透大学与修道院,焚毁科学手稿、破坏实验设备。洪州情报局特工潜入巴黎大学,销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注释本及部分天文学观测记录;越国情报司则策反修道院修士,盗走托勒密《天文学大成》的原本。

此类行动一度使武洲技术发展陷入停滞,但大明联邦十九年5月,教皇尼古拉五世发布《保护知识者教谕》,明确将技术人员、学者纳入教会庇护体系:设立“圣智学院”,收编各地工匠与学者,提供庇护与研究经费。

宣布“凡攻击知识者,等同于亵渎圣灵”,授权宗教裁判所对破坏学术者实施制裁;开放梵蒂冈图书馆部分珍藏,允许学者查阅古希腊罗马科学文献。

对武洲情报局通过潜伏在梵蒂冈的线人获取教谕全文及相关档案后,六大强国情报分析部门顿时明白过来自己这些人由于残留的天朝上国心态,并没有理解到武洲社会的运行方式。档案显示,中世纪教廷才是武洲科学发展的最大支持者。

武洲的科学是神学框架下的科学,托马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家试图以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论证“上帝第一推动”,将科学纳入基督教世界观。13世纪巴黎大学已开设数学、天文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上帝创造的自然,理解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