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战争准备(第2页)
他以历史为鉴:“罗马帝国的崩溃,非因蛮族强入侵,实因内部权力撕裂。大明联邦若重蹈覆辙,武洲便有破局之机。”
具体策略被拆解为三步,第一步是情报渗透与舆论分化,通过沈国及其他渠道,向大明联邦各藩国散布“他国私通武洲”的虚假情报,激化大国与小国、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猜忌。
例如,伪造“越国暗中向葡萄牙出售技术”的文件,或散布“虞国欲独吞北熙洲资源”的谣言,让血缘信任在利益怀疑中瓦解。
第二步是扶持联邦内部反对势力,资助大明联邦内对中央权威不满的地方贵族、新兴资产阶级或失意官员,支持其组建“地方自治同盟”,从内部动摇联邦的统治基础。
沈国作为“新联邦同盟”的核心,可被包装为“反抗大国压迫的典范”,吸引更多中小藩国效仿。
第三步是精准打击“朱家象征”,分析大明联邦内具有标志性的“朱家符号”——如朱元璋的画像、南京明孝陵的祭祀活动、联邦议会中的“朱氏宗祠”象征等。
策划象征性破坏行动(如伪造亵渎事件),刺痛朱氏家族的集体荣誉感,将内部矛盾上升为“家族尊严”的斗争。
“我们或许无法在海战中击败虞国舰队,”阿方索五世对亨利王子强调,“但我们在武洲经历了数百年的宗教战争、王位继承战、城邦博弈,对‘人心操控’与‘合纵连横’的理解,绝不亚于大明联邦的权谋家。他们的优势在硬实力,我们的优势在‘搅局’。”
教皇尼古拉五世对这一战略表示默许。他深知,若直接与大明联邦进行军事对抗,武洲胜算渺茫,唯有激化其内部矛盾,才能为基督教世界争取生存空间。
因此,梵蒂冈不仅通过教谕动员军事力量,更秘密启动“圣言传播计划”——派遣传教士潜入大明联邦控制区,以宗教传播为名,暗中收集情报并散播分裂思想。
教谕发布后的一个月内,武洲的战争准备迅速推进:
葡萄牙启动全国造船计划,将沈国提供的技术图纸与本土工艺结合,在里斯本、波尔图等地新建船坞,目标一年内建造20艘配备长射程火炮的三桅帆船。同时,成立“武洲海图局”,整合沈国情报与葡萄牙航海经验,绘制更精准的世界海图。
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虽仍专注于收复失地运动,但迫于教皇压力,同意向葡萄牙提供铁矿与火药资源,并派遣海军教官协助训练炮手。
意大利城邦里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邦意识到海上贸易可能受大明联邦威胁,主动向葡萄牙提供商船改装技术,并出资参与组建“地中海护航舰队”。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虽深陷诸侯内斗,但仍象征性地拨款支持葡萄牙的航海技术研发,并允许德意志工匠前往里斯本参与造船。
与此同时,大明联邦内部的反应印证了阿方索五世的预判。自坤泽城六大国达成合作后,大国和小国的情报部门的明争暗斗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