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古代乡村老太太38(第2页)
那里的先生对时事和朝廷动向把握更精准,举人和进士的考试内容,主要还是时事和朝廷即将要办的政事。
他们都打算等下一届和冯家兄弟一起参加科举。
临分别的时候,胡西家的和李木头家的,抱着冯二丫怎么都不愿意松手。
胡西家的哭唧唧:“大山家的,这一分别,这辈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上面了,我舍不得你啊。”
李木头家的也抹着眼泪,“大山家的,你一定要常叫人捎信儿回来啊,看不见人,能看到信,知道你的消息也是好的啊。”
胡西家的带着哭腔还不忘了反驳抬杠。
“写信你还能看懂吗,说的像是你认字儿一样。”
李木头家的也不甘示弱。
“看不懂我还不能叫人给我读了,你个老货一天不和我拌嘴你难受是不是。”
冯二丫被这俩老活宝逗的哭笑不得。
“行了行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再说你们年纪也都不算大,去京都看我又不是走不动道,干嘛弄的这么生离死别的。
和村里的商队一起去,等玩够了再和商队一起回来,多大个事啊,都别哭了。”
几个老太太说是老太太,那是按照在古代来说的。
其实现在年纪最大的李木头家的,也刚五十三岁,在现代还没到退休年龄呢。
这几年村里生活条件好,吃的好,营养上也跟上了,一个个虽然活不了长命百岁,但是七八十岁上还是不成问题的。
胡西家的和李木头家的一听冯二丫的话,对视了一眼,是啊,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她们还没去过京都呢,刚好跟着大山家的去见见世面。
两个老太太首接爬上了冯二丫的马车,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家的老伴和孩子都被他们弄的愣在原地,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才好。
最后两个老太太怎么也不肯下车回去,两家老伴只能也跟着车队一起出发。
孩子们只来得及给收拾了两件换洗的衣服,倒是银子带的足足的。
车队浩浩荡荡的出发,每到一处城池,胡西家的和李木头家的像是两个小姑娘一样兴奋,拉着冯二丫到处逛。
他们的老伴就跟在身后,看着老太太的同时,也不忘了看看各个城池的不同之处。
村里这些年在不少地方都开了商铺,前几年只要认字的全部被派到各个店铺做小二。
店铺的成立,也是为了方便商队。
假如商队这一次在其它城池买回来的货品现在行情不好,就可以放在店铺里面慢慢等价钱上来了再开始卖。
走商的人到了这些有店铺的地方,也能歇歇脚,休整一下。
胡西家的和李木头家的,每家就有一个孩子在商铺里当管事。
这次到的城池,就是李木头家的小儿子所在的地方。
老太太看了看孩子,把住的地方和平时的一日三餐都关心了一遍,发现哪哪都挺好。
第二天早上,老太太就憋不住了,问冯二丫:“大山家的,这座城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咱们今天怎么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