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安康1983 年蛇灾疑云(第2页)
孩子们被吓得不敢睡觉,紧紧地依偎在父母怀里,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大人们也人心惶惶,每天都提心吊胆,担心蛇会闯入家中。原本热闹的城市,变得冷冷清清,充满了压抑的氛围。商店大门紧闭,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人路过,也是脚步匆匆,眼睛警惕地看着西周,生怕突然冒出一条蛇来。
在恐惧与谣言的迷雾中,真相往往被掩盖。但只要我们以科学的眼光去审视,那些看似神秘恐怖的现象,终会褪去神秘的外衣。所谓的 “蛇灾”,其实有着科学合理的解释。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蛇是典型的穴居动物,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相对苛刻,阴暗潮湿的洞穴是它们最喜爱的安身之所。洪水来袭时,安康地区大量的蛇洞被无情淹没,蛇类瞬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活下去,它们不得不爬出洞穴,踏上寻找新栖息地的艰难旅程。而安康城在洪水过后,地势相对较高,且存在许多可供藏身的角落,自然而然就成了蛇类眼中的 “理想之地” 。所以,人们在街头看到蛇,不过是蛇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正常迁徙,是它们在寻找新家的过程,并非是什么神秘的 “蛇灾” 降临。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放生也是导致蛇类大量出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安康,有一些信徒出于宗教信仰,热衷于组织放生活动。他们大量购买蛇,然后将其放生到野外。在洪水期间,这种放生行为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可能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对平安的渴望而有所增加。这些被放生的蛇,大多来自外地,对安康的生态环境并不适应,再加上洪水的影响,它们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只能西处游荡,这就导致了街上蛇的数量明显增多。
尽管洪水过后,安康街头确实出现了较多的蛇,但远远没有传言中描述的那么夸张。所谓的 “蛇灾”,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灾难后的恐惧心理作祟,再加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不断夸大,才让这个传言变得如此惊悚恐怖。实际上,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和鉴定,这些蛇大多是无毒蛇,它们性格相对温顺,只要人们保持警惕,不主动去招惹它们,一般不会受到攻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与蛇类相处的常识,避免因为无知而引发不必要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