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漳州八卦楼的 “活人祭” 传闻(第2页)
令人称奇的是,自那以后,八卦楼的建设就变得异常顺利,再也没有出现过地基坍塌的情况 。工人们顺利地完成了地基的建设,接着一层一层地往上盖楼,工程进展得十分迅速 。很快,八卦楼的主体结构就完工了,随后进行了内部装修和外部装饰,一座崭新的八卦楼屹立在人们面前 。这个结果,似乎印证了地理师的说法,也让 “活人祭” 的传闻更加深入人心 。
在现代科学的光照下,地基坍塌这一神秘现象并非无解的谜题,而是有着清晰合理的解释路径。从地质条件层面深入探究,漳州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可能是地基难题的根源。漳州地处东南沿海,地下地质结构多样,可能存在软土层、流沙层或地下水位过高的情况。软土层就像一块柔软的海绵,难以承受过重的压力,当建筑物的巨大重量施加其上时,软土层会逐渐压缩变形,导致地基下沉。流沙层则更为棘手,其颗粒松散,缺乏稳定性,一旦受到外力扰动,就会像流动的沙子一样发生位移,破坏地基的稳定性。而过高的地下水位,会使地基土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强度降低,就如同被水浸泡的海绵,失去了原本的承载能力。这些地质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极有可能导致地基坍塌。
施工技术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在八卦楼的建设初期,施工工艺可能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地基处理方法不当,未能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如果在软土地基上简单地采用常规的地基处理方式,而没有进行特殊的加固处理,如深层搅拌桩、强夯法等,就难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此外,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过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会导致其强度不足,无法有效地承担建筑物的重量。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密实,会使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影响其整体性和强度。施工管理混乱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违规施工等行为,这些都为地基坍塌埋下了隐患。
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后续建设顺利很可能只是一种巧合。在经历了前期的波折后,施工方可能对地基进行了更深入的勘察和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如更换地基处理方法、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等,从而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这种从科学理性角度的分析,与 “活人祭” 这类迷信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打破了迷信观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世间万物的运行都遵循着科学规律,而非神秘的超自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