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薪火相传(第2页)
他几乎没有犹豫。
“我参加。”
这不只是一次商业活动,更是一次逃离,一次寻根。他要去那个更纯粹的世界里,喘一口气。
一周后,林逸风和哈里森来到杭州,吉利总部园区旁的活动中心。
巨大的展棚内,几台崭新的f4和cfgp赛车在射灯下闪闪发光。空气中弥漫着新轮胎的橡胶味,以及从模拟器体验区传来的阵阵引擎轰鸣。
一群群穿着赛车服的小车手,在家长的带领下,眼神发亮地穿梭其间。
这幅景象,让林逸风紧绷的心,微微一松。
至少,有人在认真地做着基础搭建的工作。
“风哥!”
一个清朗而充满朝气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林逸风回头,看到一个身材高挑的青年快步向他走来。青年大约十八九岁,穿着一件简单的运动外套,面容俊朗,眼神锐利得像一把出鞘的刀,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一丝恰到好处的局促。
一愣之下,认出是叶一飞。这位刚刚在亚洲f3冬季系列赛中崭露头角的华夏新星,同样也是这次活动的受邀嘉宾。
“你好,一飞。”林逸风主动伸出手。
两只手握在一起。一只,刚刚举起过f1世界冠军的奖杯;另一只,正渴望着推开通往欧洲赛场的门。
媒体的镜头立刻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围了上来,闪光灯再次亮成一片。主持人高亢的声音透过音响响彻全场:“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华夏赛车的现在与未来——f1世界冠军林逸风,以及我们的方程式新星叶一飞!”
舞台上的互动环节,滴水不漏。林逸风是巅峰的象征,叶一飞是未来的希望。两人并肩而立,本身就是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一个关于“传承”的最佳故事脚本。
活动间隙,林逸风主动找到了正在后台休息区喝水的叶一飞。
“听说你在亚洲f3,感觉怎么样?”林逸风靠在一台备用轮胎架上,避开了主流媒体的视线。
叶一飞没想到林逸风会主动找他聊这些,连忙放下水瓶,站直了身体,“很……很有挑战。赛车、赛道、对手,都和国内不一样,节奏快得吓人。每一场都在学习。”
他的回答很诚恳,没有年轻人的浮夸。
“欧洲f3,或者gp3,有计划吗?”林逸风的问题直指核心。
叶一飞的眼神亮了一下,随即又掠过一丝现实的沉重。“想去。但……资金,还有那边的竞争强度,心里没底。”他看着林逸风,目光里满是敬仰,“风哥,你当年直接从f3杀出来,太强了。”
林逸风的目光越过他的肩膀,看向远处那些正在排队等待模拟器的小朋友们,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
“欧洲的路,很难。但你必须去。”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去了之后,别只盯着你的单圈时间,那是最没用的东西。”
叶一飞愣住了。
“花时间去跟你的工程师泡在一起,去理解他们说的每一个词,哪怕一开始像在听天书。你要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告诉他们赛车在过弯的时候,到底是前轮失去了抓地力,还是后轮在滑动。”
“体能训练,别等教练催。银石的高速弯,会让你感觉脖子随时会断掉;摩纳哥的连续变向,对你的核心力量是地狱级的考验。提前半年,不,现在就开始针对性地练。”
“还有心态。你会遇到撞车,遇到机械故障,遇到不公正的判罚,甚至会连续几场比赛拿不到积分。别让那些东西毁了你。记住,每一场比赛结束,你都必须是那个最快从维修区走出来,准备下一场战斗的人。”
林逸风一句一句地分享着那些从未对媒体说过的,用汗水、伤痛和失败换来的经验。
叶一飞听得入了神,原本挺直的身体不自觉地前倾,像是要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这些来自世界冠军的“内部消息”,比任何教练的指导都更珍贵,也更残酷。
林逸风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下来。
“专注跑好你自己的每一场比赛,剩下的,自然会来。”
这句肯定,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叶一飞的眼眶微微发热,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谢谢你,风哥。”
这一幕,被远处一个有心的媒体记者用长焦镜头悄悄记录下来,标题他都想好了——《华夏车王的传承时刻》。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不同寻常的骚动从模拟器体验区传来,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那不是普通的惊叹或喝彩,而是一种夹杂着难以置信的哗然。
“我的天!这个圈速!”
“不可能吧?系统出bug了?”
“谁啊?是职业选手在跑吗?”
林逸风和叶一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奇。两人不约而同地向骚动的人群走去。
挤开人群,视线落在模拟器驾驶舱上。
驾驶座上,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哪个职业车手或者赛车爱好者。
而是一个小小的身影。
一个看起来最多七八岁的男孩,穿着一身小号的赛车服,有模有样。他的脚甚至需要踩在垫高了的踏板上,才能勉强够到油门和刹车。
然而,他那双握着方向盘的小手,却稳得像焊在了上面。
屏幕上,是一条虚拟的上海国际赛车场赛道。小小的卡丁车光标,正以一个匪夷所思的流畅线路,攻克着最着名的一号螺线弯。
而在他头顶的大屏幕上,一行鲜红的成绩,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单圈时间,比场馆内由专业教练跑出的官方最快纪录,还要快上零点三秒。
林逸风的瞳孔,猛地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