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老子结个婚,看把你们高兴的(第2页)
“做的不错。”
他对值岗的战士点点头。
绕过堆满石料的村道时,他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工程队新打下的桩基脚印里—— 地面上,找不到半点属于他自己的新鲜痕迹。
走着走着,身影己悄然融入了村外的暮色。
……
山崖边,茂密的崖柏丛后。
江岳像一尊石像般蹲伏着。
望远镜的镜片上蒙着特制的纱布,消隐了反光。
当朱子明第五次 状似无意地回头张望时,江岳指间微动,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精准地射向东侧的草丛深处!
“扑棱棱——!”
受惊的野雉猛地窜起,翅膀拍打空气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朱子明浑身肌肉瞬间绷紧!
右手闪电般按向腰间的枪套!
他警惕地扫视着野雉飞起的方向,屏息凝神数秒。
最终,他紧绷的身体缓缓松弛下来,自嘲般地摇了摇头:
“呼…今天这是怎么了?疑神疑鬼的…看来是太紧张了。”
他嘀咕着,继续前行。
……
一处废弃的炭窑旁。
朱子明蹲下身,假意系着鞋带。
动作间,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小纸条, 被他极其隐蔽地塞进了旁边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底下。
江岳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了那块石头。
待朱子明的背影彻底消失在视野尽头,他才无声地潜行过去,指尖探入石缝,夹出了那张纸条。
泛黄的纸片在残阳下展开, 几行潦草的字迹仿佛带着无形的重量:
“明晚团长大婚。酒西十八坛。”
……
朱子明离开约摸半个小时后。
一个穿着破旧布袍的男人,幽灵般出现在炭窑附近。
他摸出火镰,“嚓”地点燃了烟袋锅,一屁股坐在了朱子明塞过纸条的那块石头上。
一袋烟慢悠悠地抽完,他像所有老烟枪一样,很自然地在石头上“梆梆梆”磕了几下烟锅, 抖落烟灰。
就在这磕打的动作掩护下,他的手指极其灵巧地一勾, 那张小纸条己悄然落入他掌心。
江岳在山崖上,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轻轻一甩头。
两个穿着破旧农民衣裳的战士, 如同融入大地的影子,远远地、不紧不慢地缀上了那个布袍男人。
……
次日,早饭刚过。
西南方的天际线,毫无预兆地腾起一道滚滚黄龙!
沉闷的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撕裂了山村的宁静。
两辆墨绿色的美式卡车, 裹挟着漫天尘土,咆哮着停在了晒谷场边新铺的砂石路上。
赵刚抬手掸了掸军装前襟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迎着刺目的阳光和飞扬的尘土,微微眯起了眼睛。
“哐当!”
卡车后挡板放下。
十几个身影跳了下来。
领头的是一名晋绥军军官,他小跑着来到赵刚面前,立正敬礼:
“长官!晋绥军三五五团上尉参谋丁可!奉命护送《中央日报》记者七人抵达!请您接收!”
赵刚抬手回礼,话音未落——
“长官!”
一个清脆干练的女声响起。
一位踩着锃亮小牛皮靴的女记者己快步上前。
她一头利落的短发在风中微扬,身姿挺拔,眉宇间透着职业的干练,笑容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女性的魅力与不容置疑的气场。
“我是《中央日报》的苏雪!久仰独立团赫赫威名! 此次专程前来,就是要将贵部英勇抗敌的感人事迹,如实报道给全国民众!让所有人都知道,在这艰苦卓绝的敌后,有你们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在浴血奋战!”
她的声音清亮,极具感染力。
赵刚打量着眼前这位气质出众的女记者,也露出礼节性的微笑:
“苏记者,欢迎来到独立团。 战士们的事迹值得记录。不过这里条件艰苦,战事频繁,诸位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苏雪轻轻颔首,笑容自信而从容:
“长官放心。 国军前线我们也常去采访。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挖掘出震撼人心的真实故事!”
她话锋一转,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充满探询:
“听说……贵部刚刚策划并歼灭了日军一个精锐联队? 能否请您详细谈谈这场堪称教科书般的经典战役?”
赵刚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眉头不易察觉地蹙起。 他沉默了一瞬,声音沉稳依旧,却带上了一丝刻意的疏离与澄清:
“苏记者,消息恐怕有误。 歼灭日军联队的那场硬仗,是兄弟部队并肩作战、共同浴血的结果。 这份功劳,可不能记在我们独立团一家头上。”
苏雪闻言,脸上的笑容依旧明媚,但那明媚之下,一丝难以言喻的精光在她眼底飞快地掠过。 她向前微微倾身,声音放得更低,却带着更强的穿透力:
“但是,长官……”
她微笑着,一字一句地问道,
“在这晋西北,又有谁会真正否认——
独立团,才是那场战役中……最锋利的那把尖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