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5 章 改变第三代(第2页)
由此观之,臣子择主,常以自身利益与时代需求为考量。
太平之世求利,乱世之际求功。
然真正之贤臣,当以天下为己任,无论何时,皆辅佐明主,兴国安邦,而非仅为私利计也。
浙东集团,于朝堂诸事,多存投机之举,其志无他,唯求选出利于己身之帝王耳。
观其行事,常审时度势,窥伺朝野风向。
于储君之选,或帝位更迭之际,不重天下苍生福祉,亦非以社稷长治久安为要,独以集团私利权衡。
彼等视帝王为棋子,冀图拥立可受其操控、顺遂其意之主。
于太平之时,或偏向柔弱易制之君。
如此,集团便可于朝堂之上,暗掌权柄,操纵政务,广纳财货,以肥私囊。
政令之行,或因集团利益而扭曲,致民生受困,国之根基渐损。
若逢局势动荡,天下纷扰,彼等又或转而依附具雄才大略者。
然此举非为天下早日归心、百姓重见天日,实因雄主有望速定乾坤,待大局底定,浙东集团便可凭从龙之功,居高位、享厚禄,巩固其权势地位。
浙东集团此类行径,实乃短视之举。
虽一时之间,或可获眼前之利,然于国之长远发展,危害深远。
其一意孤行,以私利凌驾于国家大义之上,终将失民心、乱朝纲。
古往今来,凡以权谋私、不顾社稷者,纵能逞一时之快,终难逃历史之审判,为天下人所唾弃。
故浙东集团之投机,非治国兴邦之道,乃自掘坟墓之途也。
朱元璋威望远播,手段刚猛。朱标看似性情温和,然行事果敢,雷厉风行。
浙东集团与两代帝王朱元璋者,开国之君,威加海内,望重如山岳。
其驭下之术、治国之策,刚猛峻厉,手段强绝。
朝堂之上,群臣凛凛,莫敢稍有违逆。
浙东集团于斯时也,虽列于朝堂,然一举一动,皆受太祖威严所制,欲谋私利,动辄得咎。
朱元璋洞察秋毫,对群臣之行径洞若观火,稍有不轨,严惩不贷。
浙东集团所求,乃操控帝王以遂私欲,于朱元璋之强威下,此愿如梦幻泡影,难以实现。
是以,虽在其治下为官,却如芒在背,不得肆意妄为。
至于朱标,表面温润,似有柔善之风,为众人所亲。
然其行事之际,雷厉风行,果敢决绝。
于政务处置,洞察要害,决策明快,丝毫不拖泥带水。
浙东集团素欲拥立易于掌控之主,以便集团私利之扩张。
朱标之行事风格,看似柔和,实则自有主见,不受他人左右。
浙东集团欲以己意干涉朝政、左右帝王决策,在朱标处亦难以得逞。
此两代帝王,一以威望手段震慑群臣,一以刚柔并济之态理政,皆非浙东集团所欲之易于操控、言听计从之主。
浙东集团妄图借拥立帝王而谋私利,面对如此两代雄主,其图谋屡屡受挫。
欲改朱元璋与朱标,己然无及,唯于第三代有所图也。
朱雄英身后,军功集团鼎立,此非合浙东集团之利。然朱允炆势单力薄,少背景依恃,恰合浙东集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