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1 章 云南困境(第2页)
信使未取陆路,反往暹罗,搭乘辽东万民商会之便船,径赴辽东。
信使随运送橡胶的辽东万民商会商船抵辽东,旋即往盖州府衙,求见辽国公常孤雏。
常孤雏闻有云南使者至,即刻赶往府衙与之会面。
使者见常孤雏,俯身拜曰:“小的拜见辽国公。”
常孤雏忙扶起使者,道:“无需多礼,且请入座。不知西平侯遣你来,可是有要事相商?”
使者自怀中掏出沐英书信,双手呈与常孤雏。常孤雏接过,旋即拆阅。
信中,沐英言辞恳切,先述云南现状,言虽以改土归流与兵力镇服土司,然云南困于山高路险,气候无常,耕地稀缺,瘴气疫病频生,致生产力匮乏,农业发展维艰。
百姓生计窘迫,欲兴商贸,却因交通阻塞而难行。
故而恳请常孤雏施以良策,望其凭借辽东之经验,或遣能工巧匠,或传先进技艺,助云南破此困局,谋发展以富民生。
常孤雏阅毕,心中明晰。
沐英于云南虽力行开荒,以增耕地之数,然限于地势、物力,所增终究有限,仅能暂解困厄。欲求云南长远之兴,此策尚显不足。
云南之地,虽山高路险,然其独特之地理气候,实藏无尽生机。
山川之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正宜各类药材生长。
滇南之境,三七遍野,此药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为医家之良药,亦为商贾趋之若鹜之珍品。
深山老林之中,重楼隐于其间,可解蛇虫之毒,于医药一道,价值非凡。
且云南多有湿地草甸,适宜茶树生长。
普洱茶声名远扬,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消食解腻,备受世人喜爱。
若能广种茶树,精心培育,发展制茶之业,打造商路,将普洱茶远销各地,必能带动一方经济。
此外,云南花卉资源亦极为丰富。
山茶、杜鹃争奇斗艳,于庭院园林,皆为妙品。
可发展花卉种植与售卖,或取其精华,制为香料。
香料之业,获利颇丰,且云南原料得天独厚,必能在市场占得先机。
常孤雏思及此,心中己有计较。
云南不应仅着眼于传统农耕,当善用本地物产之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与加工业。待产业兴盛,商路畅通,云南之富庶,指日可待。
遂即刻修书一封,将此诸般良策详述其中,交与使者,命其速回云南,呈与沐英。
与此同时,常孤雏径赴辽东边防学院,于农学院寻得数位研究员,嘱其筹备前往云南。
令其详察云南之植物、药材诸般品类,言此举于编写教材大有裨益。
于医药一行,辽东亦当着力兴举。盖人之康健,药物辅助不可或缺。
诸事安排停当,常孤雏便往橡胶加工作坊巡视一番。
常孤雏着重视察者,乃电线绝缘层之制作工序。
常孤雏虽可于系统商城兑得电灯、电线及太阳能灯,然所兑数量有限,欲遍足辽东所需,实乃杯水车薪。
故而,自主研发亦势在必行。
唯使当世之人着力研发、积累经验,日后方能力绽磅礴,成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