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6 章 治民当知民(第2页)
朱雄英冷笑一声,驳道:“纲常固重,然若无民,何来君臣?民为邦本,不知本而空谈纲常,犹如筑室于沙。君令若不体民艰,臣奉之亦非善政,何谈治民?为官当以民瘼为念,非拘于刻板纲常。”
朱允炆闻之,面色涨红,一时语塞,心中虽有不甘,却难再寻辞反驳。
朱允炆心犹未甘,硬着头皮问道:“皇兄,既如此,皇兄知百姓耕种之事,莫不是得于书卷,徒作夸夸之谈?难道皇兄还曾亲耕于田亩之间?”
朱雄英道:“汝莫小觑,吾确曾下地耕种。于母妃后花园中,吾种玉米与诸般蔬菜。自垦地、播种,至除草施肥,皆吾亲力亲为,无一人相助。”
朱允炆闻此,一时怔愣。
太子妃寝宫,他仅往而请安,未曾闲游。
自是不知朱雄英自大本堂下课后,竟还躬耕农事。
于朱允炆而言,身为皇室后裔,此举实乃有辱身份。
朱允炆回过神来,皱着眉头道:“皇兄,古云‘君子远庖厨’,此理相通。我等身为皇室,当以修身治国、明礼义之道为务,农事乃庶民之事。皇兄亲力为之,恐损皇室尊严,有失身份,还望皇兄三思。”
朱雄英神色一凛,厉声道:“‘君子远庖厨’,完整之句
乃‘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此语意在言君子心怀仁善,非谓远离庶务。我等皇室,更应体民之辛,知农之苦,方能行仁政于天下。
若以身份为由,摒弃农事,无视民生,谈何仁善?谈何治国?不过是自恃尊贵、闭目塞听罢了!”
翰林学士见状,赶忙趋步向前,拱手作揖道:“二位殿下,皆请息怒。殿下们心系家国,见解虽有不同,然初衷皆为社稷黎民。太孙殿下亲践农事,深知民间疾苦,此乃心怀苍生之善举;允炆殿下引经据典,亦是秉持圣人之道,意在守礼尊纲。望二位殿下勿因言辞起争执,当和衷共济,为我朝兴盛共献心力。”
朱雄英面露不屑,对这翰林学士的态度颇为反感,遂拱手道:“先生,雄英忽感身体不适,这便先行下课了。”
语罢,转身离去,径首离开大本堂,返回东宫。
朱允炆则仍留于大本堂内,就着翰林学士之讲,继续研习儒学之道。
未几,大本堂中诸事,皆由锦衣卫传至朱元璋处。
朱元璋闻罢,不禁哈哈大笑,连声道:“好好好!咱这大孙着实不错。虽处帝王之家,却未忘根本。百姓乃天下根基,咱这大孙日后必为圣孙!”
朱元璋只赞朱雄英,对朱允炆只字未提。观其态度,分明不喜那深受儒学浸染之朱允炆。
日暮时分,朱元璋遣人至东宫,迎朱雄英前来,令其与自己及马皇后一同用膳。
马皇后笑言:“雄英呐,皇祖母听闻你于东宫种菜,怎的从未听你讲起?”
朱雄英道:“皇祖母,种菜之事,有何可说?皇祖母不也于坤宁宫后花园垦地种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