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6 章 回应天省亲(第2页)
常遇春对扩廓帖木儿颇为佩服。此人忠心事主,虽所忠乃元帝,然其赤诚忠心,实足令人敬仰。
常遇春笑道:“哈哈,此前未能前来拜访,实出无奈。如今咱俩也算亲家了。”
扩廓帖木儿将常遇春与敏敏帖木儿迎入府中,殷勤款待。
敏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家眷相聚一处,常遇春则同扩廓帖木儿举杯共饮,相谈甚欢。
敏帖木儿未在扩廓帖木儿府邸久留,当日便与常遇春一同回至常府。
次日,常遇春便被朱元璋宣入宫中,至坤宁宫。
朱元璋与常遇春坐于坤宁宫花园,品茶叙谈。
朱元璋问道:“伯仁,扩廓帖木儿可愿为我大明效力?”
常遇春喟然叹曰:“上位,扩廓帖木儿心中仍忠乎元帝,恐北元未覆灭之时,欲使扩廓帖木儿为大明效命,实无可能。”
朱元璋笑道:“此诚为忠心之臣,若其忠心于我大明,那便再好不过。”
朱元璋道:“伯仁,你我皆己是有孙辈之人,时光匆匆,转瞬之间,吾等皆渐趋老迈矣。”
常遇春道:“上位,人岂有不老之理?老亦无妨,尚可享天伦之乐。”
当下常遇春仅挂虚职,为避嫌疑,亦辞去朝中官职,现于家中赋闲,悠然自得。
朱元璋笑骂道:“你这倒是逍遥自在,咱可不同,咱乃皇帝,每日皆要为天下大事劳心,倒有些羡慕你了。”
常遇春未接此话,只在一旁憨笑。
东宫之内,有一属官名方孝孺者,正与辽东诸先生争论不休。
方孝孺乃刚首儒生,于辽东诸先生之某些言论,实难苟同。
双方遂就儒家经典展开一番论辩。
辽东诸先生主张,圣人之言亦须贴合实际,不可束之高阁、空谈阔论,如此于百姓无利,于天下亦无利。
辽东先生等以为,圣人亦起于民间,当以民为本。若欲践行此道,却不亲近民众,便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方孝孺拱手而言:“诸位所言虽有几分道理,然儒家经典,乃万世之准则,岂会无用于百姓与天下?
圣人之言,重在明理,以道德教化万民,此为治国安邦之根本。
民之所需,非仅眼前之实利,更在精神之引导。
以民为本,非仅贴近民生,更需以圣人之道,启民心智,导民向善。
若只重实际,而轻圣人教诲,恰似舍本逐末,长此以往,民风不淳,世风日下,又谈何天下太平?”
辽东诸先生看向方孝孺,其中一人开口道:“方先生,若百姓连饭食都难以为继,圣人之言能解腹中饥饿?人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时,哪还有闲心顾及精神之事?”
方孝孺言辞铿锵道:“纵百姓困于饥寒,圣人之言亦不可废。
圣训如明灯,饥时引以节欲,寒时导以守志。
古之贤士,不乏困厄中守道者,由圣言养浩然气,方得自强自救。
若因一时饥寒便弃圣训,人心失据,即便饱腹暖身,终是无本之木,世乱必生。
故圣训不可不遵,此乃立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