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6 章 辽东毕业生开始发力(第2页)
此事令大明传承百千年之学阀,深感危机。若彼等不思变,必遭淘汰。然此变革,非一时能成。
士绅豪族于各地,多番给辽东学子治理之处设障。
或于赋税征缴上暗中作梗,致使政令难行;或在民生事务里搬弄是非,扰得民众不安。
他们仗着地方势力与旧有根基,妄图以种种手段,打压辽东学子,使其治理陷入困境,以保自身权势不被侵夺。
辽东学子虽遭遇重重刁难,却并未退。
辽东学子于地方任官,面对士绅豪族这般手段,亦不讲虚礼底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怎般阴损怎般来。
有士绅暗中操控粮价,哄抬物价,致使民不聊生,学子便买通其家中奴仆,将此恶行证据搜集齐全,而后上报官府,一举揭露其奸谋,令其声名狼藉。
又有豪族强占民田,学子佯装不知,待其得意忘形时,暗地联络苦主,整理诉状,趁其不备,于公堂之上将其治罪,夺回民田。
如此种种报复之举,令士绅豪族叫苦不迭,再不敢肆意刁难。
诸多士绅豪族不禁叫苦,叹这些辽东结业之学子,论讲道理,强于己身;要玩阴的,亦不落下风,能为善,亦能施谋,实在太过难缠。
士绅豪族欲讲道理,辽东学子便先据道德之高地,对其指摘数落。待彼等行阴私之事,辽东学子则将底线降得更低,手段如何狠辣、如何令人作呕便如何用之。
朱元璋览毕都卫司自各处传回之情报,不禁捧腹大笑,首笑得前仰后合。暗忖此等行事作风,不愧是出自常孤雏门下之人。
东宫之中,亦有诸多辽东学子,朱标任用他们,事事皆觉顺遂,得心应手。
东宫财富之支出,经辽东学子安排,条理井然,账目清晰,一目了然。
朱标亦常向彼等请教百姓平日生活情状。
辽东学子非只知埋头读书之辈。于学校时,便常需躬身实践、实地考察,且要撰写文章,若不合格便不得结业,故而皆甚务实。
于是,朱标恳请朱元璋,允朱雄英于大本堂修业完毕后归东宫,且请辽东学子每日为其授课一时辰。
朱元璋并无异议,朱雄英竟也未加反对。相较于大本堂之诸多鸿儒学士,他更心仪这些辽东来的先生们。
此辽东诸先生,不因朱雄英言有误而斥之,却以辩证之法,明其何处或谬,何处为是。
朱雄英从辽东诸位先生处习得,凡事皆需辩证视之。见似佳者,实则未必。尤其因所处角度各异,结局往往大相径庭。
且这些自辽东而来的先生,皆精擅篮球技艺,皆言自己是研习此技长达两年半之久的有成者。
朱雄英有时会问,可是自己也练习打篮球两年半,便能如辽东先生们一般厉害?
诸先生笑而不语,令朱雄英颇感疑惑,摸不着头脑。
朱雄英归东宫后,劳逸结合,嬉戏时满心欢喜,读书亦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