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3 章 晋王插手(第2页)
若朱棡当真在封地肆意妄为,他朱元璋或还能暂且忍耐。
可此次之事,不过因扩廓帖木儿家眷而起,胡惟庸却借此在朝堂发难,实在是毫无道理,不知所谓。
念及此,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目光冷冷扫向胡惟庸。
朱元璋目光首射胡惟庸,质问道:“胡相,依你之意,晋王自陆仲亨手中接下扩廓帖木儿家眷,此举颇为不妥?”
胡惟庸赶忙躬身,言辞凿凿道:“陛下,陆仲亨身为镇边大将,对北元之人素有防范之心。晋王殿下贸然从其手中接过扩廓帖木儿家眷,此举恐乱边防军心。且陆仲亨久镇边关,熟知北元事务,处置此等事宜或更稳妥。晋王殿下此举,臣以为太过仓促,于边防安稳无益,还望陛下明鉴。”
杨宪闻言,再度出列,道:“陛下,扩廓帖木儿既己身处大明,其家眷安危关乎重大。护其家眷安然抵达应天,方为正理。若途中家眷有所闪失,恐致扩廓帖木儿心生怨怼,于我朝大计不利。晋王殿下此举,实乃深谋远虑,为朝廷着想,怎可轻言不妥?”
二人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胡惟庸党羽见状,纷纷出言帮衬胡惟庸。
有官员道:“陛下,胡相所言极是,陆将军久镇边关,晋王此举恐有不妥,还望陛下三思。”
又有一人附和:“是啊陛下,边防安稳关乎社稷,晋王行事当更谨慎才是。”
一时间,朝堂之上,支持胡惟庸之声此起彼伏。
孔希学整了整衣冠,不紧不慢地出班,朝朱元璋躬身一拜,朗声道:“陛下,《论语》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陆仲亨久镇边疆,职司所在,处置北元降臣家眷事宜,本是分内之责。晋王此举,恐有越俎代庖之嫌。圣人之训,不可不察,还望陛下明断。”
刘伯温见状,亦从容出列,向朱元璋行礼后,缓缓道:“孔公此言差矣。《孟子》云:‘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今扩廓帖木儿家眷之事,关乎边防大局,亦涉朝廷威信,非寻常事务可比。晋王深知轻重,以大局为重,护送其家眷,正是行权宜之计。孔公仅拘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却未思此事之特殊性,如此断章取义,恐非圣人本意。”
刘伯温未待孔希学开口反驳,又接着说道:“陛下,《礼记》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晋王身负山西边防重任,此乃陛下托付之贤能。扩廓帖木儿家眷一事,于边防安危影响深远。
晋王此举,意在使各方和睦,以安边疆,正合圣人‘讲信修睦’之道。
若因循守旧,不顾大局,反倒是有悖圣人之意,于朝廷边疆大计不利。”
孔希学听刘伯温这般引经据典、条理分明地辩驳,一时语塞,面色涨红,却又实在想不出更为有力之辞反驳。
他心中又气又恼,狠狠一甩衣袖,冷哼一声,拂然归列,再不言语,只是双目仍带着几分不甘,狠狠瞪了刘伯温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