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 261 章 督军唐胜宗(第2页)

亦有流言曰:若常孤雏此役下倭国,恐有拥兵自重之患,于大明非利也。

二虎将流言出处一一禀于朱元璋。朱元璋令二虎暂且按兵不动,且使他们继续传布这些流言。

数日后朝会,有臣子进言:“陛下,宜遣督军往辽东,随辽东军出征倭国,以防辽东军有不当之举。”

朱元璋颔首允之,继而问道:“既如此,卿等以为,何人可担此督军之任?”

胡惟庸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唐胜宗堪当此任,可遣其为督军。”

朱元璋目光投向唐胜宗,问道:“唐胜宗,你可担得此督军重任?”

唐胜宗被朱元璋点到名,无奈出列,拱手行礼。心中暗忖,胡惟庸此举分明坑己,实不愿得罪常孤雏,且自己己萌退意,无意再与胡党纠葛。然事己至此,只得应道:“陛下,臣愿担此任。”

朝罢,胡惟庸与唐胜宗并肩同行。

胡惟庸看向唐胜宗,低声道:“延安侯,此番前往辽东,出征倭国,个中关节,想必你心中有数。”

唐胜宗嘴角扯出一抹笑,皮笑肉不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然唐胜宗心中早有计较:此去辽东为督军,便只行督军之事,绝不做那多余之举。

无论怎样,常孤雏如今权势虽盛,然其地位之变动,非他们能左右,实决于朱元璋与朱标。

至于胡惟庸欲扳倒常孤雏之举,于政敌立场而言,本也无可厚非。然其行径,未免有些自不量力,近乎不知死活。

唐胜宗深明局势,心中有数。他深知,若常孤雏真起反意,以当下辽东军之实力,一旦举事,大明势必陷入动荡。

唐胜宗此前身为胡党,深知胡惟庸所涉隐秘,诸多事项皆足以构成杀头重罪。好在他己向朱元璋认错,此时抽身尚不算迟。故而,他决意听从朱元璋吩咐,安心做自己的侯爷。若有战事,便奋勇参战,多立战功。 且不说其他,单看常遇春与徐达便知,但凡依朱元璋之令行事,一家荣华富贵自非难事。

胡惟庸对唐胜宗道:“延安侯,数日后你便启程前往辽东,今夜还望移步我府,共饮宴一番。”

唐胜宗本欲推辞,转念一想,此时若不应允,恐遭胡惟庸猜忌,遂点头应下。至于朱元璋处,他心下思忖,届时如实禀明便了。

是夜,胡惟庸府邸内。胡惟庸广设筵席,邀数位朝廷高官同饮。唐胜宗心中忐忑、坐立难安,却强自镇定,未露破绽。

胡惟庸等人席间言语,虽未首言,却委婉暗示,此番使唐胜宗任督军,意在刁难常孤雏,且设法抹黑于他。

不论此次攻倭成败,只要能抹黑常孤雏,便是大功一件。臣子一旦在帝王心中留污名,再欲挽回圣心,谈何容易。

胡惟庸亦未奢望仅凭抹黑便能扳倒常孤雏,只求能将其从辽东之位上拉下,便觉此举成功。

现今辽东,实乃一块肥肉,大明近西分之一赋税皆出于此,如此之地,谁人不心生觊觎?

打天下之际,众人抛头颅、洒热血;坐天下之时,自然欲分蛋糕、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