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不痛不痒(第2页)
马皇后看向朱元璋道:“重八,现今朝堂之上屡屡有人弹劾小孤雏,你当真不知是何缘由?”
朱元璋:“咱岂会不知。不过因小孤雏不肯随波逐流,又掌着实权,他们犯事时,小孤雏便能钳制。故而他们不愿这情形出现罢了。”
马皇后秀眉微蹙,缓缓说道:“重八,若是朝臣以小孤雏于辽东拥兵自重为由来攻讦他,届时又当如何应对?”
朱元璋遂缄默矣。
翌日,朱元璋复颁旨意,斥常孤雏执法过甚,罚其俸禄半年。
杨宪欲为常孤雏上奏,然刘伯温止之。
胡惟庸见朱元璋降旨斥常孤雏,心中舒畅几分。
于胡惟庸而言,朱元璋虽宠常孤雏,然淮西勋贵亦权重非常。
下朝后,杨宪落后刘伯温一步,问曰:“老师,为何阻我为辽侯争取?”
刘伯温道:“杨宪,陛下此举非真罚辽侯,仅罚俸耳,其他方面未变。汝若再为辽侯辩,届时人言汝勾结边关重臣,当如何?”
杨宪豁然省悟,道:“老师,学生知晓了。”
刘伯温曰:“此后,多看多为,非不得己,慎言。”
杨宪颔首。
各地士卒于辽东习得治倭之法后,皆觉施行稍难。军队之处,尚可多事操练演习。然欲发动百姓配合军队,则殊为不易。
军民鱼水情况,此景唯辽东行之无难。余处,难矣!
福建士卒归营后,向李文忠与沐英禀明学习所得。
辽东之地,治倭之法,首重军民相协。于沿海要冲,设瞭望之台,军卒日夜值守,百姓亦各出丁壮,轮值瞭望,遇倭寇踪迹,即鸣锣示警。
又,编练民团,选精壮百姓,配与兵器,由军中教习武艺战阵,使之与正规军呼应。百姓熟知地形,遇倭患,可引军抄其侧翼、断其归路。
且军民共筑防御工事,于海岸修寨堡、掘壕沟,阻倭船登陆。
遇有倭寇来犯,军队正面迎击,百姓于后方送粮饷、救伤员,相互配合,共御外侮。
如此,倭寇难犯辽东。
沐英与李文忠闻之,面露难色。
福建之地,倭寇猖獗。今虽以新粮解百姓勾倭之困,然欲使百姓诚心助军,实有难度。
沐英问李文忠:“君以为此可行否?”
李文忠道:“何不在福建宣扬辽东百姓之事,使福建百姓知之,唯军民一心,此地方能日子愈佳。”
沐英道:“嗯……此计甚善。既有辽东为例,宣扬起来亦具说服力。且依此而行,观其成效。”
沐英与李文忠遂遣人于福建诸地,传扬辽东百姓御倭之举。
福建百姓闻之,皆觉辽东百姓颇具血性。
有百姓言:“辽东之辽侯甚善,若吾地主官亦如此,吾愿与倭寇死战!”
余百姓叹息曰:“往昔辽东苦寒,境况甚于吾等,今得辽侯这般青天,可谓苦尽甘来。”
福建百姓亦具血性,然……本地官员与倭寇瓜葛难断,士绅豪族尤甚。是以百姓于官家,信之无多。
虽沐英与李文忠治军甚严,然其非主理政务之官。虽己惩治些许勾倭之官员、士绅豪族,然更庞然之势力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