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 朱元璋试朝心,刘益四州离心!(第2页)
虽与心中所期尚异,然终归得以升迁,想来朱元璋己萌重用之意。
此诚为吉兆,亦乃佳始。
胡惟庸顿觉意气风发,自信满溢。
胡惟庸升迁之讯,转瞬传开,诸多官员竞相向其致以贺忱。
朝廷不援辽东、不开辟战场之圣旨传至常孤雏处,其并未觉意外,然军中备战诸事,仍井然有序地推进着。
实则,纵无朝廷粮草相济,辽东军亦不乏后勤辎重以支此役。
此西载间,辽东军鲜现于正面战场,非独藏锋守拙,亦在戮力开荒屯田。
今时,辽东边关州县之官仓与军仓,皆储粮颇丰。
而赈济百姓之粮,则由常孤雏另设赈济仓存之,是以官仓、军仓所积,大体未动。
常孤雏本念及,若朝廷能拨部分粮草相助,官仓与军仓之储粮便可省却,届时此粮能充作辽东开发之启动资财,亦无需受制于朝廷。
朝堂之上诸多纷争纠葛,常孤雏实厌之,觉其繁杂至极。
但使不悖于法度,辽东积攒些许家底以作后续建设之用,亦无不可。
只是如今之计,须稍作更易。
常孤雏忖度,待军营中那数亩土豆收获后,先于周遭村舍推广种植,而后渐次铺展。
届时,辽东之地便多一粮种,且能养活更多百姓。
如此,辽东建设于民生饮食一端,便无大碍。
待土豆得以广布,常孤雏之文韬点数,势必激增。
再者,常孤雏实不愿刘益归降。盖因归降所得武略点数,不如击败、歼灭之多。
若刘益请降,常孤雏便亏算良多。
常孤雏极需文韬武略之值,此非独为辽东后续开发,诸多事宜皆赖此兑换,且日后若离辽东,恐亦需凭此兑换诸多物事。
待北伐告终,大明战事料将锐减。
彼时,常孤雏欲领军出征恐非易事。
战事稀落,众武将皆争赴沙场。
常孤雏虽备受恩宠,然朱元璋亦断不会容其独揽功勋,此实不切实际。
且若北伐既毕,纵开辟辽东战场,届时必有诸多勋贵介入,以分功勋。
常孤雏于功勋一事,本不甚在意,然武略值之算,须以己部下之击败敌军数结算,若有他军参入,常孤雏便不得武略值。
是以常孤雏欲先制刘益。至于纳哈出,不妨徐图之。
刘益不知从何途径获悉,朱元璋未允常孤雏开辟辽东战场,心下稍宽。
然闻部下禀称辽东军战备之势未减,心中阴霾犹存。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常孤雏远镇辽东,若其执意开战,朱元璋一时亦无可奈何。
是以刘益心中仍存忧惧。
除此而外,金州、夏州与海州诸主事官员,皆不愿降于大明,犹欲踞地自雄,贪恋大权在握之境。
刘益闻之,心中暗斥此辈目光短浅。
为一方土皇帝,自是逍遥畅快。
然此土皇帝之位,岂可得于大明边疆近侧?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若无金州、夏州、海州一并归附大明,仅刘益之盖州,归降筹码实薄。
降后,刘益虽或可得富贵,然荣华恐难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