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黄瓜的豆角 作品

第211章 寻找心怀纯净之人

祠堂八仙桌上的桐油灯芯“噼啪“爆了个火星,郭清的影子在土墙上晃了晃。

他刚把山坳里的事说完,李三水的粗瓷茶碗就“当啷“砸在桌上,震得半碗凉茶溅在赵老伯的青布裤腿上。

“阵眼松动?

那五个中邪的娃子敢情是漏出来的怨魂啃的?“李三水的络腮胡跟着嘴角直抖,巴掌拍得桌板嗡嗡响,“老子就说张婶家小毛昨儿半夜喊'水里有手抓脚',合着是那啥滩的阴货跑出来了!“

赵老伯弯腰擦着裤腿水渍,拐杖头在青砖地上敲出细碎的响:“当年那祝师布锁魂阵,就是要把江底的怨气锁在阴阳滩。

如今阵眼松了......“他抬眼时,眼角的皱纹里凝着层霜,“清哥儿,那老者说要找心怀纯净的人,你说这村里谁最干净?“

小梅的笔尖在纸页上顿住了。

她是上个月从镇上来的游医,总爱把碎发别在耳后,此刻那缕头发正随着她低头的动作垂下来,扫过刚记下的“阴阳滩““破阴翳之物“几个字。“我在村外的孤儿院义诊过。“她突然开口,墨迹在纸背洇出浅晕,“那些孩子没爹没娘,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旧布衫,可眼睛亮得像星子。“

郭清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镇邪铃。

铃身还留着山风里老者话音的温度,此刻被他摸得发烫。

他想起方才在山坳里,老者消散前看镇邪铃的眼神——那铃里封着残神郭孝景的神魂,是他驱邪时最依仗的助力。“心怀纯净......“他低声重复,脑海里突然闪过四喜被水祟缠身时的模样:那孩子蜷在床角,指甲抠进床板,眼睛却还死死盯着窗台上他送的玻璃弹珠,“或许真的是孩子。“

李三水猛地站起来,带得长凳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我这就去叫张二叔套牛车!

孤儿院离村十里地,赶夜路得趁早!“他刚走到门口又折回来,从裤腰摸出块烤红薯塞给小梅,“你揣着,夜里凉,别饿着。“

小梅低头看着手里还带着体温的红薯,耳尖微微发红。

她把纸页叠成方块收进药囊,转身时瞥见郭清正替赵老伯系松了的裤带——老人生了冻疮的手指哆哆嗦嗦,系了三次都打不紧。“赵伯,您留在村里守着中邪的娃子。“郭清抬头时,目光扫过祠堂外的夜色,“要是阵眼真要开,村里的怨气只会越来越重,得有人看着他们别再被缠上。“

赵老伯拍了拍他手背:“去吧,当年那祝师等的就是你们这些肯拼命的。“

牛车“吱呀“碾过村外的碎石路时,月亮刚爬上东山头。

小梅坐在车板上,怀里抱着药囊,看着郭清赶车的背影。

他的青布外袍被夜风吹得鼓起来,像面要飞的旗。“你说阿宝会害怕吗?“她突然问,想起孤儿院那个总爱跟着她转的小男娃——穿件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衫,可每块补丁都洗得发白,“他才七岁,前儿我给他涂冻疮膏,他还说'等我长大要当大夫,给梅姐姐打伞'。“

郭清扯了扯缰绳,老牛慢下脚步。

月光落在他脸上,照出他紧绷的下颌线:“要是怕有用,我早该怕了。“他摸出镇邪铃,铃舌轻撞发出清响,“可这铃里的神魂等了百年,我等了三年,总不能在最后一步认怂。“

孤儿院的篱笆门虚掩着,门环上还挂着阿宝用草编的小蚂蚱——那是他上次来送驱邪符时,孩子硬塞给他的。

郭清刚推开篱笆,就听见东厢房传来脆生生的唱声:“月光光,照地堂,阿婆织网补裤裆......“

阿宝正蹲在台阶上,给瘸腿的小黄狗喂窝窝头。

他抬头时,月光刚好落在他脸上:鼻尖沾着点面粉,眼睛亮得像浸了泉水的黑玉。“郭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