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结束了!(第2页)
他在思考,在挣扎。
但这种挣扎,本身就是一种绝望。
赵兴邦轻轻敲了敲桌子,威严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被告方,对于原告律师最后提出的观点,没有要辩论的吗?”
这一声询问把那年轻助理从思维的死胡同里炸了出来。
他浑身一颤,冷汗瞬间湿透了衬衫。
辩论?
他的大脑在疯狂运转,无数个法条、案例、辩护技巧在脑海中闪现,又被他一一否决。
反驳“公共利益”?主张对方是在夸大其词?
不行!张伟有“清华大学案”这个最高院级别的判例撑腰,我拿什么去反驳?难道跟审判长说,这个判例不适用于本案?凭什么?理由呢?
那……回到产品本身?强调我们“智源”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价值?
更不行!那恰恰落入了张伟“技术优劣与侵权无关”的圈套,等于是在帮他重复“米其林案”的论点!
他痛苦地发现,自已所有的思路,都只是在回应张伟的质问,都是在张伟划定的战场里,寻找一个看似安全的角落。
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刚才刘建还在时的情景。
刘总虽然最后心态崩了,但在那之前,他面对张伟抛出的“反向混淆”,是怎么应对的?
他没有去解释混淆不混淆,而是立刻另起炉灶,抛出了“商标先天显著性”这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将战场从“侵权后果”,转移到“商标权利基础”上!
那,才叫辩论!
那是在试图跳出对方的框架,建立自已的话语体系!
而我呢?
年轻助理绝望地闭上了眼。
我根本做不到。
我所有的知识储备,所有的诉讼经验,都在告诉我,应该如何“回应”对方的观点。
我被困死在里面了。
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这一刻,他才深刻察觉实力的差距。
为什么人家是副总监,而我只是一个专员!
他多么希望此刻刘建能够坐在他身边继续这场辩论!
看着年轻律师那张从挣扎到绝望,最终一片死灰的脸,赵兴邦心中了然。
他不再等待。
他拿起法槌,环视全场,声音沉稳而清晰。
“鉴于被告方代理人,对于原告方的最后陈述,已无新的辩论意见提出。”
“本庭宣布!”
他顿了顿,法槌重重落下!
“咚!”
“法庭辩论环节,到此结束!”
“现在休庭!”
“合议庭将对本案进行评议,稍后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