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切片大神出场,罗三祥的点评!(第2页)
“这让她缺乏认识到‘即使清洗,饮料瓶仍可能残留致命农药’这一关键风险的能力。”
“这些证据,相互印证,确实有力地冲击了一审认定的‘故意’。”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证据链条,指向一个核心事实:赵王氏对瓶子残留的致命风险,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和预见能力。”
罗三祥话锋微微一转。
“客观地说,仅凭这些证据,将案件从‘投放危险物质罪’降格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已经是很有力的辩护成果了。”
“因为这些证据,主要是否定了‘故意’,但要完全排除‘过失’,尤其是刑法上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预见而未能预见’,难度依然非常大。”
“毕竟,农药有毒是基本常识。”
“那么,最终法院为什么会采纳辩护人的意见,直接宣判无罪呢?”
罗三祥眼中闪过一丝赞叹。
“这就不得不提辩护律师最后的那段陈述了。”
“那段陈述,可以说,是真正的点睛之笔。”
“它超越了单纯的证据罗列和法条分析。”
“辩护人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入手,谈到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认知局限,谈到了农药销售环节的不规范,谈到了信息鸿沟带来的现实困境。”
“更重要的是,他触及了法律的温度和司法的关怀。”
“他将赵王氏这个个体,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认知困境中,向合议庭展现了一个并非‘恶人’,而更像是一个‘无知者’的形象,一个在特定环境下,因一系列客观因素和自身局限性,不幸犯下致命错误的普通农村妇女。”
“这种陈述,它不是在为犯罪行为开脱,而是在解释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在请求法庭在冰冷的法条之外,充分考量行为人主观上的可谴责性是否达到了需要刑罚介入的程度。”
“它打动了合议庭。”
“让法官们在严谨的法律逻辑判断之外,更多地考量了‘情’与‘理’的交织,考量了刑罚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惩罚,也包括教育、警示以及对社会现实复杂性的回应。”
“所以,最终的无罪判决,是在扎实的证据基础上,由那段极具力量和温度的最终陈述临门一脚,促使合议庭作出的决定。”
罗三祥喝了口水,缓了下继续说道:
“合议庭最终认为,基于赵王氏极端特殊的认知状况和行为背景,苛求她尽到普通人的注意义务是不现实的,其行为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在刑法评价上,其主观罪过尚未达到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罗三祥加重了语气,“这种考量,并没有脱离法律的框架。它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罪过’的认定进行了极其审慎的判断。因此,这个无罪判决,是合情、合理,并且合法的!”
他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当然。”
“我们也要看到辩护律师的水平。”
“能够从这样一个看似证据确凿、结果严重的案件中,找到如此精妙的突破口。”
“用科学事实、社会调查和法律原则,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无罪辩护体系,并最终以充满力量的陈述说服法庭。”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展现出的专业能力、逻辑思维和庭辩技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这位年轻的张伟律师,他的能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前途不可限量!”
直播间弹幕疯狂刷屏。
“原来最终陈述才是关键!张律牛逼!”
“点睛之笔!我懂了!”
“罗老师都说是合情合理合法了,那些喷子可以闭嘴了!”
“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前提是合法!这判决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