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程啸加入(第2页)
他的狙击枪不知去向,脸上的血痕已经结痂,声音低沉而沙哑:“我来负责侦查。”
他举起改装过的夜视仪,镜片上的裂痕让画面变得扭曲,那些裂痕如同蛛网般布满镜片,“但没有狙击枪,遇到远程攻击的异形会很棘手。”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空荡荡的枪套,那里本该别着他的王牌武器,此刻却只剩下冰冷的金属边缘,提醒着他武器遗失的无奈。
他想起曾经用狙击枪在百米外精准狙杀异形的场景,而现在,他只能依靠这把随时可能卡壳的手枪,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零点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地面异形爬行留下的痕迹,试图从那些不规则的黏液印记中,推测出异形的行动规律和数量,汗水顺着他的下巴滴落,砸在地面的酸液上,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程啸抬起头,眼中还残留着恐惧的泪水,但一抹倔强的光芒在其中闪烁。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虽仍带着颤抖,但语气坚定:“我……我叫程啸,原本是一名军医。”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众人身上的伤口,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让他心中一阵刺痛,“在现实世界,我专攻战地急救,见过太多生死,也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能想办法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他的思绪回到了战场上,那些在枪林弹雨中被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士兵,他们感激的眼神至今仍历历在目。
有一次,一名士兵腹部中弹,肠子都流了出来,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过人的胆识,硬生生地完成了手术,看着士兵术后逐渐恢复生机,那种成就感让他至今难忘。
他撸起袖子,露出手臂上几个诡异的纹身,每个纹身都像是某种神秘的符号在皮肤下蠕动,仿佛有生命般微微起伏。
“除此之外,我还会一些苗疆蛊术。
这些蛊虫看似诡异,实则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也能成为致命的武器。”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古朴的小竹筒,轻轻摇晃,里面传来细小的窸窣声,那声音像是蛊虫在沉睡中苏醒,“比如这‘碧蚕蛊’,它的分泌物能快速愈合伤口,还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但如果用在敌人身上……”
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那笑容让人不寒而栗,仿佛看到了蛊虫致人死地的恐怖场景。
他曾亲眼目睹蛊虫钻入敌人身体,将其内脏啃食殆尽的惨状,那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有一次在与毒贩的交锋中,他就用蛊术让一名穷凶极恶的毒贩在痛苦中失去了反抗能力,成功解救了被挟持的人质。
程啸活动了一下肩膀,骨骼发出清脆的响声:“我从小跟着爷爷学习内功和武术,虽说比不上各位的战斗经验,但近身搏斗也能撑上几招。”
他双手握拳,摆出一个起手式,周身气势陡然一变,一股内敛的力量从他体内散发出来,空气中仿佛都能感受到那股力量的涌动,“在这危机四伏的地方,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我不想坐以待毙。”
他想起爷爷教导他时的场景,那些艰苦的训练,此刻都成了他面对恐惧的底气。
爷爷曾说过,真正的武者,不是要战胜多少敌人,而是在绝境中依然能保持冷静和勇气,这句话此刻在他耳边回响,让他的眼神更加坚定。
楚轩的全息投影突然在两人头顶亮起,扫描光束在程啸身上来回移动,那光束如同细密的银针,在程啸身上穿梭。
“反应速度112%,神经反射优于普通新人37%,具备基础战斗直觉。”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闪过冷光,“更重要的是,医疗能力在团队中属于稀缺资源,值得培养。”
说话间,他腰间的魔法卷轴突然渗出鲜血,在地面绘制出程啸的简影,那些血线正沿着他的骨骼脉络游走,仿佛在勾勒出他身体的奥秘。
楚轩的脑海中快速模拟着程啸加入团队后的各种战斗场景,评估着他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
他甚至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程啸的蛊术与团队的战术相结合,比如利用蛊虫制造干扰,为团队创造有利的战斗环境。
郑吒走过来,刀随意扛在肩上,刀身的符文照亮了他坚毅的脸庞,符文闪烁的光芒如同跳动的火焰。
“别怕,跟着我们。
等完成任务,你想学什么战斗技巧,我和赵樱空都能教你。”
他的笑容带着安抚的力量,却在看到程啸口袋里的异样时,虎魄刀突然发出嗡鸣——那把神器似乎感知到了潜在的威胁,刀身的符文光芒大盛,仿佛在发出警告。
郑吒眼神一凛,手不自觉地握紧刀柄,警惕地盯着程啸的口袋,心中暗自思索着那股威胁究竟从何而来。
他回想起之前在主神空间的经历,有一次获得的看似普通的道具,最后却变成了吞噬队友的怪物,这个教训让他不敢有丝毫大意,此刻他全身肌肉紧绷,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时,其他新人们有的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还沉浸在刚刚的恐惧中,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仿佛还在经历着噩梦;
有的则在低声啜泣,嘴里念叨着想要回家,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王小木看着这群惊魂未定的新人,心中满是无奈。
他知道,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弱小就意味着死亡,而他们能否在这场生死考验中存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
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进入这个世界时的恐惧和迷茫,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至今仍刻骨铭心。
那时他也曾像这些新人一样,绝望地哭泣,但后来他明白,只有不断变强,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于是他开始拼命学习战斗技巧,研究异形的弱点,这段经历让他对眼前的新人多了一份同情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