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四)

再见(四)

开学前,分班信息发到了大家的手机上。

江语被分到了七班,池嘉笙和许之然被分到了五班,吴山与一人在二班。

时间包容万象,似乎也在用她不可言说的神秘力量,帮我们卸下负担,悄悄暗示一些结局。

小团体里的其他人也和他们渐渐断了联系,不过总会在一些节日和生日收到来自相互之间的祝福,季子禾总是第一个,也许只有节假日才能休息吧。

高中开学的第一天,江语来到高一七班的门口,手指划着女生那一列名单,直到确认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那张纸上。

习惯性坐在靠窗的位置,江语卸下书包,整理文具用品。

“江语?”

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江语停下手中的收拾,顺着声音的方向四顾。

“陈义晨!”江语惊喜地看着眼前的老熟人。

“我都没看到你的名字!咱俩居然分到一个班了!”

俩人激动地抱在一起。

“我名字就在你后面几个,进来我就在找你了!”

江语直接拉开身后的板凳,陈义晨就这么坐下了。

说起两人的相识,陈义晨也算江语的救命恩人。

————————分割线

初一的时候,江语第一次坐校车回家,去江湾半岛和江湾小区这两趟校车,一个去城南,一个开往城北。

刚到宜市不久的江语,只听到江湾两个字,便匆匆上车了。

一路上的风景,甚是陌生,校车穿桥过洞,跟爸妈送她上学那天的路完全不同。但估计就算是正确的校车路线,她也不一定认得。

校车一路开到停车点,提上行李箱下车的江语,看着周遭明显不同风格的房屋建筑,手足无措,四顾茫然。自己明明住在川流不息、鳞次栉比的闹市区,此处大路宽敞、树木高耸,像是老城的街巷。

偏偏手机上交时忘了关机,电量耗尽,领队老师随着校车走了,同学们下车后也三两成群结伴而行。

无奈之下,江语走到附近的商铺问路,老板地道的方言,噼里啪啦一通解释,只是从江语的左耳朵溜到右耳朵,她窘迫地站在原地干着急。

“同学,你是要去江湾半岛吗?”

行李箱拖拽的声音落下,一个齐肩短发的女生出现在江语的身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是的!”

江语好似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那一路走在她的旁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安心和可靠,像一只掉队淋湿了的落汤鸡,头顶突然出现一把雨伞,撑伞的人牵着你,绕过崎岖小巷,递上一张纸巾,擦干前额的雨水,一路关心安慰,拨云见日,到达彼岸。

“对了,我外婆家也住在江湾半岛,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回去,但我今天要在这边吃饭再回去。你在这里坐13路公交车,到‘万达广场’站,下车后沿着大路走,就能看见江湾半岛的大门了。”

明明是与自己相反的方向,陈义晨硬是把江语送到了公交站。

“非常感谢你,同学,但是,非常抱歉就是,我的手机没电了,也还没有办公交卡,你可不可以借我点零钱?我下周上学的时候还给你!”江语面露难色,指着黑屏的手机。

“哎呀,别客气,用我的公交卡。”女生毫不犹豫地从口袋里拿出自己的公交卡,递给江语。

“陈,义,晨。”江语接过女生的公交卡,记下来她的名字。

“对了,我叫江语,江河湖海的‘□□言乱语的‘语’。坐公交的钱我下周还给你,非常感谢!”江语补充道。

“说什么还钱,以后就是一起上学一起回家的战友啦。”陈义晨擡手一挥,笑容灿烂地宽慰江语。

“对了,你手机不是没电了,用我的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吧,从这里回去得一个多小时,别让她担心。”陈义晨把显示着拨号页面的手机递给江语。

江语这一路慌里慌张跟渡劫一样,好不容易回到正轨,完全忘记了这一茬,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后,江语和陈义晨告别。

那天回到家,江语扑倒在妈妈怀里,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一下午的漂泊经历,就是用声泪俱下来形容也不足为过,但其实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和妈妈撒撒娇罢了。

陈韵秋欣赏着女儿的表演,期间不忘叮嘱她以后要注意的各种小事儿,尤其是要好好谢谢陈义晨同学。从那次开始,江语的书包里,多了一个可爱的零钱包,是陈韵秋放进去的。

周末下午上学临走前,陈韵秋又叮嘱了她好几遍,又把提前做好的一大袋子家乡小吃,递给江语,叫她不准偷吃,务必原封不动地交到陈同学的手上。

谁知道陈义晨接到小吃的第一句话是:“江语,你什么时候再迷路一次吧!”

再后来,那时也是英语课代表的陈义晨和江语经常在办公室碰见。这么一来二去的,江语多少也摸清了陈义晨的脾气,两人变成了在回校回家途中亲密无间的“驴友”了。

……

陈义晨坐下后,俩人扑在一起聊个不停,陈义晨在认识的同学那里打听到不少八卦趣事儿,有关于各科老师的,还有一些同学们的,她一股脑全说给消息闭塞的江语,江语的各种表情轮流登场,陈义晨近距离欣赏了一出“川剧变脸”。

大家陆陆续续都到齐了,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西装裤格子衫,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这发量在理科老师中,可是能让人羡慕到哭的程度。略带一点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正式地做着自我介绍。

“我姓李,李东洋,在这个学校教了近30年数学,未来将和大家一起度过高中三年。”

虽然李东洋在介绍自己时满脸慈祥的笑,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江语切身体验到了他的两大主要技能:笑里藏刀,指桑骂槐。

“大家可以认识一下身边的同学,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咱们班的季子禾同学,也就是今天唯一没到的同学,因为要长期接受声乐训练,不会经常在学校,如果将来回到学校上课,希望大家正常对待,尤其是室友和初中同学,要带他一起融入这个集体……”

李东洋继续介绍着班级的情况,包括小组和宿舍的分配,各科任老师的信息等等。

“季子禾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从来没说过……”

“鱼,咱俩是一个宿舍。”坐在前面的陈义晨转过身来,趴在江语的桌子边,伸出一只手,做好了要击掌的准备。

“靠谱!”江语伸出手回应。

江语和陈义晨都属于那种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女孩儿,嗓门一个比一个高,李东洋便让她俩当纪律委员,本意是让她们借助“先天优势”管理一下班上的纪律,没成想,无论是宿舍还是教室里,她俩都是最爱说小话的人。

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江语跟池嘉笙说起季子禾。

“你知道吗,我今天竟然在我们班的名单里,看到了季子禾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