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吴主传(七)
早在兴平年间,吴地就流传着一首童谣:“黄金车,斑兰耳,打开昌门,出天子。” 昌门是吴地的西城门,是当年夫差修建的。
五月,孙权派校尉张刚、管笃出使辽东。
六月,蜀国派卫尉陈震前来祝贺孙权称帝。孙权于是和蜀国约定平分天下,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吴国,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国,司州的土地则以函谷关为界划分。两国还订立了盟约,盟约里写道:“上天降下灾祸战乱,朝廷的纲纪乱了套,逆臣趁机夺取了国家大权,从董卓开始,到曹操结束,他们穷凶极恶,把天下搞得大乱,致使九州分裂,没人能统一,百姓和神灵都痛恨抱怨,没个安宁。曹操的儿子曹丕篡夺了皇位,他的儿子曹叡又跟着作恶,沿用那些坏规矩、扰乱制度。孙权生在东南,赶上这时代,顺应天命掌握兵权,立志平定天下,奉行正义讨伐逆贼,一举一动都是为了百姓。大臣将领、各州各郡的官员,都认为上天已经抛弃汉朝,汉朝在天上的祭祀已断,皇帝之位空缺,祭祀天地没有主人。吉祥的征兆前后不断出现,天命落在孙权身上,不得不接受。孙权敬畏天命,不敢违抗,选择吉日登上祭坛,举行燎祭,正式称帝。希望神灵保佑吴国,永远享有上天赐予的福分。”
秋天九月,孙权把都城迁到建业,就用原来的官府作为宫殿,没再另外修建。他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武昌的留守事务。
黄龙二年正月,魏国修建合肥新城。孙权下诏设立都讲祭酒,让他们负责教导自己的儿子们。他还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名士兵渡海去寻找夷洲和亶洲。亶洲在大海之中,老人们传言秦始皇派方士徐福带着几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蓬莱神山和仙药,后来就留在亶洲没回来。那里世代相传,已经有几万户人家,岛上的人时常到会稽来贩卖布匹,会稽东部县里的人出海航行,也有因为遭遇大风漂流到亶洲的。不过亶洲实在太远了,卫温他们最终没能到达,只带了几千名夷洲人回来。
黄龙三年二月,孙权派太常潘濬率领五万人马讨伐武陵的蛮夷。卫温、诸葛直因为违背诏令、没立下功劳,被关进监狱处死了。这年夏天,有野生的蚕结出了像鸡蛋那么大的茧。由拳县长出了野生的稻子,孙权于是把由拳县改名叫禾兴县。中郎将孙布假装投降来引诱魏国将领王凌,王凌果然带兵来接应孙布。
到了冬天十月,孙权布下天罗地网,把大军悄悄埋伏在阜陵,就等王凌上钩。可王凌也不是吃素的,察觉到不对劲,赶紧带兵溜了。这时候,会稽郡的南始平县传来好消息,说地里长出了象征吉祥的嘉禾。
十二月丁卯这天,吴国宣布大赦天下,还决定改明年的年号。
嘉禾元年正月,建昌侯孙虑去世了。
三月,孙权派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从海路出发,前往辽东。
秋天九月,魏国将领田豫早就得到消息,在成山设下埋伏拦截,周贺当场被杀。
冬天十月,没想到峰回路转,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派了校尉宿舒、阆中令孙综来见孙权,主动表示愿意归顺,还献上了貂皮和骏马。孙权见了喜出望外,立马给公孙渊加官进爵。
《江表传》里详细记载了这年冬天的一场争论:大臣们见孙权登基后还没举行过郊祀天地的大典,就上奏说:“最近吉祥的征兆一个接一个,远方的国家也来归附,天意和人心都向着咱们,该赶紧举行郊祀,顺应上天的意思啊。” 孙权却有自己的想法:“郊祀按规矩得在天下的中心地带举行,现在咱们这儿根本不是,怎么能随便办呢?” 大臣们又劝:“全天下都是您的土地,君王把天下当作家。从前周文王、周武王在酆、镐举行郊祀,也不是在中心地带啊。” 孙权反驳道:“周武王讨伐纣王,在镐京登基,郊祀就在当地。周文王当时还不是天子,怎么会在酆地举行郊祀?你们有什么典籍能证明?” 大臣们赶紧查资料,回复说:“我们看《汉书?郊祀志》里记载,匡衡上奏说把甘泉、河东的祭祀迁到长安,还提到周文王在酆地郊祀呢。” 孙权却不以为然:“周文王生性谦让,当时只是诸侯,很明显没举行过郊祀。经传里根本没有明文记载,匡衡不过是个俗儒凭自己的想法瞎说,不是典籍里的正经道理,不能信。”
《志林》里对这事有不同看法:吴王反驳郊祀的奏议,还贬低匡衡是俗儒,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他说得有理,既懂事物道理又合时宜。可要是查考典籍,就会发现不对。毛氏的说法是:“尧看到上天因为邰地而生下后稷,所以在邰地建立国家,让后稷掌管祭祀上天的事。” 所以《诗经》里说:“后稷开始祭祀上天,几乎没什么过错悔恨,一直传到现在。” 这说明从后稷以来都能祭祀上天,就像鲁国人举行郊祀一样。因此《棫朴》这首诗里,才有堆积起来的燎祭柴火。周文王在酆地郊祀,经书上有明文记载,匡衡怎么会是俗儒,说的是错的呢?周文王虽然没正式当天子,但已经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讨伐崇国、征服黎国,连商纣王的大臣祖伊都跑来报告情况。上天已经抛弃殷商,转而眷顾西边的周,太伯三次让位,才让周拥有天下。说周文王是王,在道义上有什么可怀疑的?不过匡衡的奏议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汉武帝在甘泉、汾阴建立祠堂,都是听了方士的话,不是根据经典。方士说甘泉、汾阴是黄帝祭祀天地的地方,所以汉武帝就照着做,建立了两个祭祀场所。汉朝在长安建都,甘泉在北边,方士说这是对应乾位,可匡衡说 “武帝住在甘泉,在南宫祭祀”,这就错了。祭祀汾阴是在水边的高地上,称为泽中,匡衡却说 “在东边的少阳位”,也违背了本意。这本来是吴国的事,对本传没什么影响,可惜没人出来纠正,所以我才说这些来矫正。(脽,读音同 “谁”,见《汉书音义》)
嘉禾二年正月,孙权下诏书说:“我没什么德行,却接受了上天赋予的使命,日夜小心谨慎,连好好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一心想平定天下的战乱,救济百姓,上对得起神灵,下对得起百姓的期望。所以一直殷切地寻找优秀杰出的人才,想和他们一起努力,平定天下,只要是同心同德的人,我愿意和他们一直合作下去。现在使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公孙渊,长期被贼寇胁迫,困在一方,虽然心里向着国家,却没机会联系。如今顺应天命,派来两位使者,诚意十足,奏章也很恳切,我收到这些,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事了!就算是商汤遇到伊尹,周文王得到吕望,汉世祖还没平定天下时得到河右之地,跟今天比起来,也比不上啊!天下统一,这下就要定了。《尚书》里不是说吗,‘一个人有福气,亿万百姓都能依靠’。现在大赦天下,让大家重新开始,还要明确下达到各州郡,让所有人都知道。特别要下达到燕国,宣扬朝廷的恩德,让全天下的人都能听到这个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