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修路与传道(第2页)
泰武皇帝才不管什么因言获罪、言论自由什么的,只要是你说的话让他不满意,直接革职查办流放一条龙。
也别想着逃跑。
在如今的洪荒古星,泰武皇帝便是天!
纵使是逃到天涯海角,依旧是大明的地盘,依旧逃不出皇帝的手掌心。
上行下效,泰武皇帝不喜欢蛮夷,那大明就没有人会喜欢,更没有人敢喜欢蛮夷。
以至于驻扎在海外之地的修士、驻军,在蛮夷遭灾之时,非但袖手旁观,反而看得津津有味。
奴隶而已,根本不会有人伸出一根手指头去救助。
海外蛮夷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人世间的险恶,只可惜,他们的上帝、真主、佛祖什么的,任凭他们呼喊,都不会垂帘他们一眼。
因此短短三年间,在明军没有大肆屠杀的情况下,海外蛮夷的数量骤然下降了一半。
此时整个洪荒古星人口三亿左右,神州大地有两亿,而偌大的海外之地,不及神州的一半。
……
其实就是大明想要救援海外蛮夷,也是有心无力的。
泰武皇帝不可能让修士跑去救助蛮夷,修士估计也没有人会那么做;而大明朝廷,自己还忙不过来呢。
土地增长十倍,山岳纵横、江河水网交织,带来的影响,可不止是一些丰富的资源,一些可怕的灾害那么简单。
其甚至导致了大明地方官府机构的瘫痪。
天地增长,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对于人类修建的道路桥梁来说,这就不是天地的事情了。
因而大地变得广阔了,路断了,或是寸寸断裂,或是被突兀出现的山川阻断;江河变得宽阔了,桥梁也断了。
若不是有神朝国运庇护,就连城池、村镇房屋,也会被天地之力毁坏。
而交通断绝的后果,则是将整个大明的地域,以州县、乃至乡村为基本板块,分割成了一块块的。
上级衙门与下级衙门之间的政令传达,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一县之地,原本不过百里,乡里与县城的距离不过几十里的路,如今一下子变成了数百里。
县衙要给两三天的时间,更别说道路毁坏,又有山川密林拦路,那花费的时间更长了,这一下子,耽搁多少事情。
而普通乡里百姓想要去县城,光靠脚走路的话,十天半月也到不了。
原本的一郡之地,变得跟一个行省的疆域一样大,数百里之地变成数千里,地形也更加复杂了,官府根本难以管得过来。
而原来的一省之地,那就变得更大了,一个个都有万里疆域,大多数超过了宋朝鼎盛时期的版图。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旧时代的残党跑出来趁乱造反,可惜有锦衣卫在,他们连一丝风浪都无法掀起来。
锦衣卫监察天下大事,遇到这种造反的情形,自然可以调动地方驻军平叛……
灵气复苏在给大明带来了无尽未来的同时,小麻烦也没少整。
修路与传道,乃大明当前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