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响应国家

大嫂,你听说的,算是真的吧。”

张侗知道大嫂的意思。

只不过大嫂了解的不全面,像张二蛋这个年纪的小孩,还不能够念书,只能去幼儿园。

当然。

在七十年代,像大嫂这样扎根农村的妇女,恐怕对幼儿园的概念也是模糊的。

毕竟当时的幼儿园,几乎是以子弟校形式存在的。

也就是工厂、单位为职工家庭开班的托儿所,专门帮职工父母照顾其子女。

换句话说。

只有父母是工厂和单位职工的,才能将子女送到自己单位的幼儿园。

像大哥大嫂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世事无绝对。

张侗决定先把大嫂和侄儿送到县城以后,再考虑送张二蛋去幼儿园的事。

“大哥,大嫂,为了孩子的成长,赶紧准备好搬家吧。”

“建国,你的意思呢?”

“老四都这么说了,肯定是做好了打算,那你就去县城住一段时间,和如冰她们住在一起的话,你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

见张侗把话都说到这份上,张建国只能拍板,决定尽快收拾好搬家。

“搬家倒是可以……但那得花多少钱呐?”

陈淑芬将自己最后的顾虑说了出来。

然而,张侗也早就替大哥和大嫂想好了。

他倒是愿意,直接负担大嫂和侄儿在县城的开销,但考虑到大哥也有他的自尊和责任。

所以张侗如此说道:“大哥,在县城的开销肯定很大,这钱我就借给你们,等你打到了猎,到时候还我就行,怎么样?”

张建国闻言,果然顿时松了一口气,赶紧点头道:“没问题,我一定尽管把钱给你还上。”

“哈哈哈,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大哥,大嫂,你们赶紧收拾吧。”

了却一桩心事的张侗,便准备离开大哥家。

在离开之前,他提醒大哥大嫂,千万别跟村里人说搬去哪里的事。

张建国和陈淑芬只当时怕别人嫉妒,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张侗也不说明真正原因,只是从大哥家出来以后,立马就去了刘万全的家。

刘万全下山以后,就去镇上找了民兵团的战友帮忙。

这几天,还真让他想到办法,给自己弄来了一把56半和一些7.62的子弹。

张侗来得时候,刘万全正在屋子里,擦着自己的新枪。

“哟,张老四,我还说下午去找你了。”

看到张侗进屋,刘万全赶紧想起身招呼张侗,但奈何腿伤未痊愈,他刚站起来,就打了个摆子,又一屁股做回到了床上。

“刘大哥,你这腿都没好,就想下午来找我,找我干嘛呀?”

张侗笑呵呵看着刘万全手里的枪,心想刘万全这下也算是鸟枪还炮了,有了56半,再配上五连炮,以后就算遇到了老虎,恐怕也有资格叫板了把?

而刘万全也确实是为了手里的家伙,对张侗笑道:“我不就是想告诉你吗,咱们现在这火力,再遇到彭仁义他们,指定能把他们突突了。”

的确。

56半作为大名鼎鼎的制式枪械,其威力和性能,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在牛角山上时,彭仁义手里的56半就险些让张侗等人吃亏。

现在自己这边也有了56半,要是再遇到彭仁义他们,到底鹿死谁手都不一样。

“刘大哥,正好,我也有一件事要跟你说。”

张侗找了张凳子坐下,将自己打算把妻女跟大嫂侄儿送到县城的事,告诉了刘万全。

至于原因,彭仁义立马就明白了。

“是怕彭仁义来报复吧?”

“没错!”

张侗脸色严肃起来,说道:“我这几天白天要去县城找房子,所以得麻烦刘大哥,帮我盯紧一下,防止彭仁义突然下山找上门来。”

咔嚓一声。

刘万全拉了下枪栓,点头道:“放心,彭仁义要是敢进村,我特娘的一定要他好看!”

张侗见状,心里一暖。

心想关键时刻,幸亏有刘万全帮助。

“刘大哥,我相信彭仁义他们此刻应该还在山上,就算他们下山了,也不敢在白天贸然进村,所以我其实也就是上个保险而已,我们运气没那么糟糕。”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还得小心一些为妙。”

刘万全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我有种感觉,咱们以后在山上,还会遇到彭仁义他们!”

“我也是想过这点,毕竟冤家路窄嘛。”

张侗和刘万全闲聊了一会儿,便跟刘万全告别,回到了自己家中。

岳如冰得知要搬进县城,并有询问缘由。

她本来就不是牛角村本土长大的,在这里待了两年多,并没有对这里有什么深厚感情,只是好奇张侗为什么突然有了搬家的打算。

“如冰,让你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是我的目标,这算不算一个理由?”

“算!”

岳如冰看着张侗,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

其实这段时间,不光是张侗在变,从一个混蛋丈夫,变成了一个模范丈夫。

就连岳如冰也在变。

她变得开始适应现在的张侗,逐渐忘掉以前一些难以回首的过去。

哪怕在她心中,也有对这段时间经历的感慨。

但如今在张侗面前,她却没有丝毫不适的表现。

“老婆。”

“嗯?”

“你快去收拾一下,这几天咱们就要搬家。”

“好!”

岳如冰温驯点头,带着浅浅微笑,转身进入房间收拾起来。

见天色还早。

张侗便一刻不停出发,往县城而去。

在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有房屋出租的情况出现,但实际要租房,还有许多客观条件。

首先,在城镇租房,肯定得去找有空置的房屋。

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单位供应。

两年前,城镇单位响应国家,实行

"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

"的制度。

但就算这样。

要租房子,人家还得看你的工作情况,是否具备租房资格。

不是谁都能自由选择想要租什么样的房子。

更别说农民租房子,在那个年代几乎不可能发生。

所以张侗真正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租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