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境侠女 作品

第4章 三长老细说过往事 漕帮再遇新危机(第2页)

“跑了就跑了,” 三长老说,“只要他们没干啥坏事儿就行。以后多加小心,别中了他们的圈套。”

刘晓哓看着江面,心里有些不安。这太子余党还没解决,又冒出个宫里的人,这漕帮的日子,真是越来越难了。

“三长老,” 刘晓哓说,“您说咱们接下来该咋办?这宫里的人,咱们可不好惹啊。”

“不好惹也得惹,” 三长老说,“咱惹的不是宫里的人,是那些祸乱粮道、危害百姓的人。不管他是谁,只要敢做坏事,咱们就跟他没完。这样吧,明天你让老周把辨粮学堂先开起来,教老百姓辨粮,这样就算有人想卖坏粮食,老百姓也能认出来。然后,咱们再想办法查查宫里那批人到底是咋回事儿。”

“好,” 刘晓哓点点头,“就按您说的办。”

第二天,辨粮学堂就在漕帮码头旁边开起来了。老周找了个宽敞的地方,摆上桌子椅子,三长老亲自给老百姓讲课,教他们怎么看粮食的颜色、闻味道、摸手感,怎么分辨发霉的、受潮的、掺沙的粮食。

老百姓们听说能学辨粮,都纷纷赶来,把学堂围了个水泄不通。三长老讲得通俗易懂,还时不时拿些真粮食出来让大家看、让大家摸,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三长老,您看我这个,是不是好粮食?” 一个大爷拿着一把米过来问。

三长老接过来一看,又闻了闻,笑着说:“大爷,您这米不错,是新米,没啥问题,放心吃吧。”

大爷高兴地说:“那就好,那就好,我就怕买到坏米,吃了闹肚子。”

“以后买米的时候,多看看,多闻闻,” 三长老说,“要是拿不准,就拿到咱们这儿来,让兄弟们给你看看。”

“哎,好嘞,谢谢三长老!” 大爷笑着走了。

看着老百姓们学得开心,刘晓哓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只要老百姓自己会辨粮了,那些想卖坏粮食的人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

可就在这时,飞鹰又急匆匆地跑来了,脸色比昨天还差:“盟主,三长老,不好了!宫里那批人,他们...... 他们开始抢粮了!”

“抢粮?” 刘晓哓和三长老都吃了一惊。

“是啊,” 飞鹰喘着气说,“我刚才去黑市,听人说,宫里那批人带了好多人,直接去粮商的仓库抢粮食,谁要是不给,就动手打人!好多粮商都被他们吓坏了,粮食也被抢走了不少。”

三长老猛地一拍桌子:“反了他们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抢粮?他们到底想干啥?”

刘晓哓脸色凝重:“三长老,看来这帮人是来者不善啊。抢粮,这可不是小事儿,他们到底有啥目的?”

“不管他们有啥目的,” 三长老说,“抢粮就是犯法,就是危害百姓!晓哓,你赶紧召集兄弟们,咱们去看看,不能让他们这么无法无天!”

“好!” 刘晓哓立刻下令,召集漕帮的兄弟,跟着她和三长老一起往城里赶。

路上,飞鹰又说:“盟主,三长老,我还打听到,带头抢粮的那个人,虽然没戴面具,但穿着一身宫里的衣服,看样子像是个管事的太监。”

“太监?” 三长老皱着眉头,“宫里的太监,不好好在宫里待着,跑出来抢粮干啥?难道是......”

三长老没说完,但刘晓哓明白他的意思。难道是宫里有人想囤积粮食,然后抬高粮价,发国难财?或者是有别的更坏的打算?

很快,他们就赶到了城里一个粮商的仓库前,只见那里围了好多人,还有十几个穿着宫里衣服的人正在往外搬粮食,粮商在一旁哭丧着脸,敢怒不敢言。

“住手!” 刘晓哓大喊一声,带着漕帮的兄弟冲了过去。

那些宫里的人一看有人来了,不但没停手,反而嚣张地说:“哪来的刁民,敢管我们的事儿?赶紧滚开!”

阿虎脾气火爆,上去就把一个搬粮食的人推开:“滚你丫的!光天化日之下抢粮,你们还有王法吗?”

带头的那个太监阴阳怪气地说:“王法?我们就是王法!识相的赶紧滚开,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三长老走过去,盯着那个太监:“你是宫里哪个部门的?谁给你的胆子,敢出来抢粮?”

太监看了三长老一眼,见他穿着普通,不像啥大人物,更嚣张了:“老东西,你也配问我?赶紧滚,不然把你也抓起来!”

刘晓哓忍无可忍,拔出腰间的弯刀,指着太监:“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今天要是不把粮食留下,就别想走了!”

太监一看刘晓哓动真格的了,也有点害怕,但嘴上还是不饶人:“你...... 你敢动我?我可是宫里的人,皇上......”

“皇上?” 刘晓哓冷笑一声,“皇上刚给我们漕帮赐了‘护粮卫民’的金印,让我们守护粮道,守护百姓。你们抢粮,就是跟皇上对着干,跟老百姓对着干!今天我倒要看看,是你的宫里身份硬,还是皇上的圣旨硬!”

说着,刘晓哓挥了挥手,漕帮的兄弟立刻围了上来,把那些宫里的人团团围住。

太监一看这阵仗,知道今天要是不把粮食留下,肯定走不了了。他眼珠一转,说:“好,好,算你们狠!粮食我们留下,但是你们给我等着,我回去告诉主子,有你们好果子吃!”

说完,他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粮商赶紧过来感谢刘晓哓和三长老:“谢谢,谢谢你们啊,要不是你们来了,我的粮食就全被他们抢走了。”

三长老说:“不用谢,这是我们漕帮该做的。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儿,赶紧来找我们。”

刘晓哓看着那些被抢回来的粮食,心里却高兴不起来。这帮宫里的人,吃了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漕帮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三长老,” 刘晓哓说,“这帮人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咱们得做好准备啊。”

“是啊,” 三长老点点头,“看来这宫里的水,比咱们想的还要深。不过别怕,咱们漕帮兄弟一条心,啥都不怕。走,咱们先回去,商量商量接下来该咋办。”

于是,刘晓哓带着兄弟们,押着粮食,回到了漕帮。

刚坐下没多久,老周就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盟主,三长老,不好了!城东粮仓那边传来消息,说有人往粮仓里扔火把,还好被兄弟们及时发现扑灭了,没造成啥损失,但...... 但他们留下了一张字条。”

刘晓哓赶紧问:“字条上写了啥?”

老周把字条递过来,刘晓哓和三长老一看,上面写着:“漕帮多管闲事,断尾龙不会放过你们的!”

“断尾龙?” 刘晓哓和三长老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了。看来,这太子余党和宫里的人,可能已经勾结在一起了。

三长老叹了口气:“看来,这麻烦才刚刚开始啊。”

刘晓哓握紧了手里的弯刀,眼神坚定:“不管是断尾龙还是啥,只要他们敢危害粮道,危害百姓,我们漕帮就跟他们斗到底!三长老,您放心,我一定能带着兄弟们,守住这粮道,守住这漕帮!”

三长老看着刘晓哓,欣慰地点点头:“好,好样的!我就知道,你没让我失望。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咱们漕帮的船,不能在这风浪里翻了!”

漕帮的兄弟们齐声喊道:“对!不能翻!咱们跟他们斗到底!”

江面上,漕帮的船还在不停地划着,迎着风浪,向着远处的光,一直往前。刘晓哓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但她和漕帮的兄弟们,一定会坚持下去,因为他们守的,是粮道,是民心,是这世道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