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山尖 作品

第73章晚宴(第2页)

这时,老爹站起身来,他穿着朴素但干净的衣服,神情带着几分高兴。他走向旁边的几个大酒缸,拿来一个酒坛子,开始从缸里分酒。那酒缸看上去年代久远,缸身上的纹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老爹先分出的是虎骨酒,琥珀色的酒液顺着酒勺缓缓流入坛中,散发出浓郁的酒香,仿佛带着山林的豪迈与野性。接着是人参酒,淡淡的黄色酒液,蕴含着人参的清苦与醇厚,好似将天地的精华都凝聚其中。最后是鹿鞭酒,色泽深沉,带着一股独特的温热气息,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鹿的活力。

长辈们纷纷围拢过来,目光中满是期待。老爹将分好的酒坛一一摆在桌上,大家又重新落座。老族长端起一杯虎骨酒,轻轻抿了一口,闭上眼睛回味着,缓缓说道:“这酒,真是太好了都是沾了大毛的福啊。”众人纷纷点头,随后都端起酒杯,相互碰杯,笑声和祝福声在堂屋中回荡,喝着一杯杯美酒,老族长看看时间很晚了,就吩咐大家各自拿着,桌子上老爹分好的酒坛子,一个人三坛子。虎骨酒,人参酒,鹿鞭酒。

各个长辈抱着酒坛子,跟得了什么宝贝似的,高高兴兴的往家走。

一晚上的忙活,终于收拾完了,老妈带着安芳和两个丫鬟,一起来到正在忙活的张大毛身边,老妈说道:“大毛呀”既然以后安芳姑娘跟着你了,那现在就领着去你的院子里住吧!

看看是睡东厢房,还是西厢房相中那个住那个,这样有两个丫鬟一起还能照顾你。

安芳姑娘脖子都红了,但是既然己经认定了张大毛,现在怎么安排都是合心的。

张大毛带着安芳和两个丫鬟来到了,旁边张大毛的独立小院。

一个正房两个东西厢房都很大,张大毛把安芳和灵儿媛儿带到了东厢房,一个主卧两个小房间,正好两个丫鬟住。

张大毛从空间里拿出他亲手做的大木床,又换上了各种装饰,反正空间里大户人家的东西多着那。不用也是在那搁着,所有的被褥都是新的。家具也都换了一遍。这才回到正房睡觉。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进小院,弟弟妹妹蹦蹦跳跳地来到哥哥张大毛和安芳姑娘的房门外,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院子里回荡:“哥哥,安芳姐姐,吃饭啦!”

张大毛从屋里出来,安芳姑娘闻声起身,整理好衣衫,也从厢房走出房门。走进厨房,便闻到小米粥的清香和油条的酥脆气息。老爹老娘笑容满面地站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早餐,有热气腾腾的小米粥、金黄诱人的油条、爽口的咸菜,还有各式各样的包子、小饼和馒头。

老爹热情地招呼着:“快来,都趁热吃。”老娘则把安芳姑娘拉到身边,关切地说:“姑娘,多吃点,看看合不合口味。”安芳姑娘脸颊微红,甜甜地笑着回应:“谢谢伯父伯母,看着就好吃。”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温馨的氛围弥漫开来。弟弟妹妹一边吃着油条,一边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昨晚做的美梦。

张大毛不时给安芳姑娘夹菜,眼神里满是温柔。安芳姑娘细嚼慢咽,每一口都吃得格外满足,两个丫鬟就默默的吃饭也不搭话。

老爹老娘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景,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心里也盼望着儿子能早日把这贴心的姑娘娶进门。

吃过早饭,张大毛带着安芳姑娘、弟弟妹妹,身旁还跟着两个丫鬟,还有两只高大的梅花鹿。

一行人正沿着张村的石板路前行。这条新铺的石板路,打磨得光滑温润,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西平八稳,非常平整又漂亮。

不远处便是靠近海边的私人码头的栈桥,这里都是张大毛弄回来的巨石磊成,宽3—40米一首延伸到海里好几百米。

湛蓝的海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几艘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仿佛是大海摇篮里的孩子。

走进村子,青砖黑瓦的院落整齐排列着,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这些院落有着独特的韵味,都是张大毛按照后世农村规划图搞的,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似乎在诉说着这个张村的与众不同。

村子周围环绕着三米高的围墙,它高大而坚固,历经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围墙像是一道屏障,将村子与外界分隔开来,守护着村子里的宁静与祥和。

张大毛和安芳漫步在村子里,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弟弟妹妹走路嫌弃太累了,就爬到两只梅花鹿身上,为了舒适和特意做了马鞍子,一边走一边还要贿赂两头梅花鹿,一会喂点玉米粒,一会又给个水果,也不知道弟弟妹妹的斜挎包里都装了些什么。

安芳和丫鬟们也被这古朴的景色所吸引,脸上露出了惊叹的神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

张大毛领着安芳,脚步轻快地朝着码头最北边的晒盐场走去。远远望去,晒盐场像一片白色的海洋,在阳光下闪耀着细碎的光芒。

众人走近,开阔的场地尽收眼底。地上的盐粒洁白如雪,反射着强烈的光线,刺得人眼睛微微发疼。西周是整齐排列的盐堆,如同小山一般连绵起伏。张氏族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们手中的工具有节奏地起落,发出清脆的声响。

张大毛脸上洋溢着自豪,指着那些忙碌的族人,向安芳介绍着晒盐的流程。安芳饶有兴致地听着,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她看到一位年长的族人正熟练地将盐收集起来,动作娴熟而利落。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扬起了些许盐粒,如同白色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安芳兴奋地伸出手,试图抓住那些调皮的盐粒。张大毛看着她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起来,两只小鹿正低着头啃盐巴。

两个丫鬟惊讶的合不上嘴,在大清朝晒盐场,那可都是官府的,私人是不能私自贩卖,更不能有私人的晒盐场了。

远处,一艘艘船只在海面上航行,与这热闹的晒盐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安芳感慨地说:“这里真美,也很有生机。”张大毛点点头,说:“这是我们族人的心血,其实我们整个张村,都是我们来上海这里,刚买下来的地方。

其实这里是英租界的边缘,我们花钱买下来只是打个擦边球。英国佬不管这里,大清衙门也不管这里。

因为我现在就职英租界巡捕局的副局长。当然了就是闲职,什么也不管,也没有工资。

就是花钱买了一个保险,要不然你看我们这个张村能发展这么好吗?

就凭官府老爷的吃、喝、卡、拿、要几天就可以能把我们张村划拉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