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 作品

第四部分第91回 平逆藩论功受赏 避近幸决计归田(第2页)

散朝后,杨一清回到家中,心中暗想:“如今圣上偏听偏信,我若继续留在朝廷,恐怕难以善终。不如辞官回乡,还能保全晚节。”于是,他对夫人田氏说:“我今年已过六十,身体日渐衰弱,儿子还未长大成人。如果一直贪恋官位,并非明智之举。况且如今宦官专权,我生性刚直,言行举止常常得罪人。虽然现在圣恩正隆,但难以长久。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万一哪天圣上改变心意,我一世英名毁于一旦,那就不好了。不如趁现在急流勇退,辞官回乡,做个悠闲的农夫,安享晚年。至于功名,自有后人评说,不必过于在意。我心意已决,夫人觉得如何?”田夫人听后,赞同道:“老爷考虑得很对。现在钱宁、江彬之流专权,朝政混乱,圣上又十分宠幸他们。老爷刚直不阿,难免会被他们忌恨。辞官确实是保全之道,只是不知道圣上会不会批准?”杨一清说:“不瞒夫人,今早圣上还当面斥责我揽权专政。我告诉圣上这是小人造谣,并劝他‘亲贤臣、远小人’,可圣上不仅不听,反而不高兴。我看这情形,只怕圣上会听信谗言。与其晚节不保,不如趁早离开。我料想圣上会批准我的请求,钱宁他们正巴不得我走,即便圣上想挽留,他们也会怂恿圣上批准。只要我在奏章里言辞恳切,一定能获准。”

此时,杨一清的儿子杨克贤年仅十三岁,听了父母的这番话,恭敬地说:“爹爹方才说的话很有道理。在孩儿看来,做官虽然风光,但也很辛苦。每天天还没亮就要上朝,还要向皇帝磕头,跪着奏事。年轻人还能承受,像爹爹这么大年纪,早起晚睡,实在太辛苦了。做官固然重要,古人说‘显亲扬名’,确实如此。但一直做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听爹爹的话,辞官回家。每天不用早起,闲暇时可以和朋友下棋、看书,或者和母亲聊天,教导孩儿知识,在家享福多好。等爹爹百岁之后,孩儿也长大了,那时孩儿去考状元,像爹爹一样做大官,为国家立功,再学爹爹辞官归隐。”杨一清听了儿子的话,十分高兴,笑道:“好,为父明日就上朝奏请辞官。”

片刻后,午饭摆好,夫妻父子用过饭后,杨一清命家丁去请徐鸣皋等人来府中,说有要事相商。家丁领命而去,不久,徐鸣皋等十位英雄便齐聚相府。杨一清与他们分宾主坐下,徐鸣皋率先问道:“丞相召见,不知有何吩咐?”杨一清叹了口气,说道:“诸位将军有所不知,如今朝廷宦官专权,钱宁、江彬深得圣上宠幸,朝政混乱不堪。老夫年事已高,无力回天,与其尸位素餐,不如辞官还乡。诸位将军都是国家栋梁,一向忠义,所以特意请你们来。老夫辞官后,希望诸位将军以报效国家为重,一心铲除奸恶。宁王宸濠虽然还未公然反叛,但迟早是大患,将来还要靠诸位将军竭力征讨,以保国家安定。老夫辞官也是无奈之举,还望诸位将军听我一言,共同勉励。”杨一清这番话情真意切,满含对众人的不舍与期望。徐鸣皋等人会作何回应?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