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第34回 霓裳仙救鸣皋李武 山中子劫罗德王能(第2页)
眼看天色渐亮,火势却仍未熄灭,众人该如何出去呢?几个小头目提议:“右面到寨外只隔着一段城角,如今已被烧得七零八落,只要拆掉几丈城墙垫下去,就能踩着出去。要是等火自然熄灭,恐怕还得等上一天。”徐鸣皋觉得有理,立即让众人动手。喽啰和小头目们齐心协力,不一会儿就用砖石泥土垫出一条通道,众人跨过“火焰山”。徐鸣皋叮嘱喽兵头目们从此各自谋生,不要再做强盗。众人叩谢后,便各自散去。徐鸣皋和李武也没有回石埭镇,而是朝着江西方向出发。后来众侠士在江西相聚,才说起这段经历。
再来说说罗季芳和王能。那日在太平城外旅店,听到官军前来抓捕,王能见众人从楼窗逃走,正想跟着出去,却被挠钩钩住。捕快们一拥而上,用钩连枪、留客住等器械将他擒住。此时罗季芳还没跑出房门,大批官兵如潮水般涌入,挠钩像竹排一样不断伸来。罗季芳慌乱中见众弟兄都已逃走,想要用钢鞭抵挡,却已经来不及,也被官兵拿下。房知县将二人带回衙门,审问清楚后,关进了监狱。
过了几天,房知县接到宁王旨意,称罗德(罗季芳)是挑起事端的首要罪犯,务必押解到江西藩邸。旨意还强调路上要严守机密,因为他们党羽众多,谨防劫狱。房明图接到旨意后十分担忧,他命人将罗季芳、王能关进两辆囚车,又吩咐右营城守常德保带领部将,雇了两艘大船,让二百名官军扮成商人模样。四更时分,众人悄悄将囚车押解上船,房明图叮嘱道:“一路上务必小心护送,若能平安抵达,此功不小。”就这样,队伍人不知鬼不觉地出发了,一路倒也平安无事。
这一天,船队临近鄱阳湖,时间大约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也许是罗季芳、王能命不该绝,突然狂风大作。船夫向常德保禀报:“常将军,风太大了,前面就是鄱阳湖,船无法前行。”常德保担心在荒野处停泊会有人劫囚,便下令将船停靠在热闹的地方。
罗季芳被关在囚车里,一路上吵吵嚷嚷,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看守他的几个军士可倒了霉,被他“乌龟王八”骂个不停。但罗季芳是重要案犯,军士们不敢轻易得罪,只能尽量顺着他。此时天气炎热,罗季芳被关在蒸笼似的船舱里,周围围着许多人,热得受不了,吵着要吃西瓜。军士苦笑道:“这里没地方买西瓜,您就将就喝点河水吧。”罗季芳顿时大怒,暴跳如雷,囚笼都差点被他撞开,吓得军士们慌乱不已。常德保担心出岔子,连忙亲自过来,低声赔笑道:“好汉,实在没有西瓜。我去买点酒菜请您,您慢慢享用,可好?”罗季芳吃软不吃硬,见对方服软,也就消了些火气。
然而,这番喧闹却惊动了旁边一艘小船。船上有人听到声音,觉得像是罗季芳,便透过船窗张望。看到囚车里的两个犯人,一个正是罗季芳,另一个年轻人却不认识。此人心中暗想:“我若不救他,谁来救?看这情形,他们肯定是被押往江西,我自有办法。”
一夜过去,第二天五更,常德保下令开船。船队行至鄱阳湖中央时,突然从斜刺里驶来一艘小船,双桨翻飞,速度极快。船头站着一位英姿飒爽的男子,头戴卷边草帽,身穿大袖黄罗衫,下身是元色兜裆叉裤,扎着蓝布绑腿,脚蹬一双丝穿线扎的薄底棕鞋,腰间悬挂着龙泉宝剑。男子大喝一声:“赃官,留下犯人,饶你等性命!”原来,此人正是徐鸣皋的师伯山中子,他从各处名山采药归来,昨夜听到罗季芳被擒的消息,特意赶来相救。接下来双方会如何交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