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 作品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第2页)

吓得三藏紧紧按住经包,沙僧用力压住经担,八戒赶忙牵住白马,行者则双手抡起铁棒,在左右护持。原来,这风、雾、雷、闪都是些阴魔在兴风作浪,想要抢夺他们取来的真经。折腾了一夜,直到天亮,才渐渐平息。长老浑身湿透,战战兢兢地问道:“悟空,这是怎么回事?” 行者气呼呼地说:“师父,你不明白其中缘由。我们保护你取得这部真经,这可是夺天地造化的大功,能够与乾坤同寿,与日月同辉,寿命长久,法身不朽。正因如此,才为天地所不容,鬼神所忌,所以他们才来暗中抢夺。一来这经被水湿透了;二来是你的正法身压住了,雷轰不动,电照不透,雾也迷不住;再加上老孙我抡着铁棒,以纯阳之性护持着。等到天亮,阳气转盛,所以他们才没能夺去真经。”

三藏、八戒、沙僧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对行者表示感谢。过了一会儿,太阳高高升起,他们便把经书搬到高崖上,打开包裹晾晒。直到现在,那里晒经的石头还留存着。他们又把衣服和鞋子都晒在崖边,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跳来跳去。真是:

一体纯阳,欣喜向着阳光,阴魔不敢再逞强。

要知水虽能浸湿真经,却也无法阻挡。不怕风雷闪雾的光芒。

从此清平,回归正觉,从今安泰,迈向仙乡。

晒经石上,留下了踪迹,千古以来,再无妖魔敢来此方。

唐僧师徒四人仔细检查经本,将一本本经书铺开晾晒。这时,几个打鱼人路过河边,抬头看见了他们。其中有个认得师徒四人的渔夫说道:“老师父,你们是不是前年从这条河去往西天取经的那几位啊?” 八戒应道:“正是,正是。你们是哪里人?怎么会认得我们?” 渔夫回答:“我们是陈家庄的人。” 八戒又问:“陈家庄离这儿有多远?” 渔夫说:“过了这条河往南走二十里,就到了。” 八戒转头对三藏说:“师父,我们把经书搬到陈家庄去晒吧。那儿有住的地方,还有吃的,还能让他们帮我们洗洗浆浆衣服,多好啊。” 三藏却拒绝道:“不去了。在这儿晒干了,就收拾收拾找路回东土吧。” 那几个渔夫走过河南边,恰好碰上了陈澄,便喊道:“二老官,前年在你家替祭儿子的师父们回来了。” 陈澄问道:“你们在哪儿看见的?” 渔夫回头指着说:“都在那边石头上晒经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澄赶忙带着几个佃户,走过河来。远远望见师徒四人,便跑上前,跪在地上说道:“老爷们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来我家,却在这儿折腾呢?快请,快请到我家去。” 行者说:“等经书晒干了,就跟你去。” 陈澄又问:“老爷们的这些经典、衣物,怎么都湿了呢?” 三藏解释道:“当年多亏白鼋把我们驮到河西,今年又承蒙它把我们驮到河东。眼看快到岸边了,它问我当年托我向佛祖询问它寿命的事儿,我压根儿没问,它一生气,就把我们掀到水里了,所以都湿了。” 接着又把前后发生的事儿详细说了一遍。陈澄诚恳地再三拜请。三藏没办法,只好收拾经卷。没想到,石头把《佛本行经》的几卷给沾住了,揭的时候,把经尾给弄破了。所以直到现在,《佛本行经》都不完整,晒经石上还留着字迹。三藏懊悔地说:“都怪我们疏忽了,没照顾好经书!” 行者却笑着安慰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天地本就不完美。这经原本是完整无缺的,如今沾破了,正应了这不完美的奥妙,岂是人力能左右的呢!” 师徒们收拾好后,便跟着陈澄前往陈家庄。

庄上的人,一个传十个,十个传百个,百个传千个,不论老少,都跑来看热闹。陈清听说后,马上摆好香案,在门前迎接,还吩咐鼓乐齐鸣。不一会儿,师徒们到了,被迎进庄里。陈清带着全家人,都出来拜见,感谢当年救女儿的恩情,接着便吩咐上茶摆斋。三藏自从吃了佛祖那儿的仙品、仙肴,又脱了凡胎成了佛,根本不想吃凡间的食物。陈澄兄弟苦苦相劝,三藏没办法,才勉强吃了一点,算是领了他们的心意。孙大圣向来不吃人间烟火,也说:“够了。” 沙僧也没吃多少。八戒也不像以前那样狼吞虎咽,很快就放下了碗。行者打趣道:“呆子,不吃了?” 八戒说:“不知道怎么回事,脾胃一下子变弱了。” 于是撤下斋筵,众人又问起取经的事儿。三藏便把先到玉真观沐浴,在凌云渡脱胎,到雷音寺参拜如来,在珍楼享用御宴,宝阁传经,一开始被两位尊者索要礼物没给,所以传了无字真经,后来又再次拜告如来,才得到一藏真经,以及白鼋掀翻他们入水,阴魔暗中抢夺真经的事儿,一五一十详细地讲了一遍,讲完便打算告辞。

陈澄兄弟一家怎么肯放他们走,说道:“承蒙老爷们救了我家儿女,这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我们已经建了一座寺院,名叫救生寺,专门供奉老爷们的香火,永远不断。” 接着又把当年替祭的儿女陈关保、一秤金叫出来叩谢,还请师徒们到寺里参观。三藏把经包放在陈家堂前,为他们念了一卷《宝常经》。之后到了寺里,只见陈家又在这里摆好了饭菜。还没坐下,又有人来请;还没动筷子,又有人来请。来请的人络绎不绝,让人应接不暇。三藏都不敢推辞,只能每处都稍微吃一点,表表心意。只见那座寺建得十分齐整:

山门涂着红粉,显得十分精致,多亏了施主们的功劳。一座楼台拔地而起,两廊的房宇也崭新矗立。朱红的隔扇,镶嵌着七宝,显得玲珑剔透。香气飘向云霄,清光洒满太空。几株嫩绿的柏树还在浇水养护,数棵高大的松树尚未长成丛林。活水从寺前流过,一波接一波,翻涌着波浪;寺后倚靠着高崖,山脉连绵,与地龙相接。

三藏参观完,才登上高楼。楼上果然塑着他们师徒四人的像。八戒看到后,拉着行者说:“兄长的塑像很像啊。” 沙僧也说:“二哥,你的塑像也特别像。只是师父的塑像太俊了些。” 三藏说道:“这样正好!这样正好!” 于是下了楼。前殿后廊,还有摆着斋饭等候他们的人家。行者便问:“以前的大王庙怎么样了?” 众人回答:“那庙当年就拆了。老爷,自从建了这座寺,年年庄稼丰收,都是老爷们的福气庇佑啊。” 行者笑着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不过从我们离开后,保你们这一庄上的人家,子孙兴旺,六畜平安,年年风调雨顺。” 众人听了,都叩头拜谢。

只见前前后后,还有数不清的人家来献果献斋。八戒苦笑着说:“我可真倒霉!以前能吃的时候,没人家请;今天吃不下了,却一家接着一家请。” 尽管肚子已经很饱了,八戒还是忍不住又吃了八九盘素食;就算胃有些不舒服了,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吃得实在饱得不能再饱了,还有人来邀请。三藏说:“弟子何德何能,承蒙大家厚爱!希望今晚先停一停,明早再招待我们吧。”

这时已经深夜。三藏守着真经,不敢有片刻离开,便在楼下打坐看守。快到三更的时候,三藏悄悄对行者说:“悟空,这儿的人都知道我们取经的事儿办成了。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我们在这儿待久了,恐怕会误了大事。” 行者说:“师父说得有道理。我们趁着这夜深人静,大家都熟睡的时候,悄悄离开吧。” 八戒也察觉到了,沙僧心里也明白,白马似乎也领会了他们的意思。于是他们站起身,轻轻地把驮垛抬上白马,挑起担子,从走廊运出来。到了山门,发现门上有锁。行者施展解锁法,打开了二门和大门,找路向东走去。只听到半空中八大金刚喊道:“想逃走的,跟我来!” 长老只觉得香风阵阵,身体飘了起来。这正是:修炼成道,识得本来面目,体魄强健,虔诚拜谢主人。毕竟不知道他们见到唐王后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