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 作品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有诗写道:

心灵纯净毫无杂念才称得上清,寂静之中没有一丝念头产生。

要像管束猿猴与骏马一般,不让自己放纵,精神需谨慎,莫要肆意张扬。

去除六贼,领悟三乘佛法,放下万种缘分,内心自然清明。

消除色欲,永远超脱尘世,就能安享西方极乐世界。

话说唐三藏意志坚定,拼尽全力保全了自己的身体。多亏行者等人打死蝎子精,将他从琵琶洞救了出来。此后一路无话,很快就到了盛夏时节。只见:

微风不时送来野兰花的香气,雨后初晴,新竹带来丝丝凉意。

漫山遍野的艾叶无人采摘,山涧里的蒲花独自争艳。

海榴娇艳,引得游蜂欢喜,溪边柳荫浓郁,黄雀欢快飞舞。

路途遥远,无法准备粽子,却能想象龙舟竞渡,凭吊汨罗江的情景。

师徒几人欣赏着端午节的景色,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节日,忽然又看到一座高山挡住了去路。长老拉住缰绳,回头喊道:“悟空,前面有山,恐怕又会出现妖怪,一定要小心防备。” 行者等人说:“师父放心。我们诚心向佛,还怕什么妖怪!” 长老听了这话,十分高兴,挥鞭催促骏马,放松缰绳,加快速度前行。不一会儿,他们登上了山崖,抬头望去,只见:

山顶的松柏与青云相接,石壁上荆棘和野藤缠绕。山势巍峨高耸,悬崖峭壁层层叠叠。万丈高的山峰险峻陡峭,千层深的沟壑幽深难测。苍苔和碧藓铺满了背阴的石头,古老的桧树和高大的槐树形成了茂密的树林。在树林深处,能听到幽禽婉转啼鸣,那美妙的声音实在值得吟诵。山涧里的水流如同倾泻的美玉,路旁的落花好似堆积的黄金。山势险恶,难以行走,十步之中没有半步是平坦的。狐狸和麋鹿成双成对出现,白鹿和玄猿迎面走来。忽然传来虎啸声,让人胆战心惊,鹤鸣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庭。黄梅和红杏可以作为食物,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闲花。

师徒四人走进山里,慢慢走了很久,翻过山头,下了西坡,来到一段平坦的地方。猪八戒想要表现自己,让沙和尚挑着担子,他双手举起钉钯,上前赶马。可那匹马并不怕他,任凭呆子 “嗒笞笞” 地驱赶,只是慢悠悠地走着,并不加快速度。行者说:“兄弟,你赶它做什么?就让它慢慢走吧。” 八戒说:“天色快晚了,从上山到现在走了一整天,我肚子都饿了,大家走快点,找个人家化点斋饭吃。” 行者听了,说道:“既然这样,我来让它快走。” 他把金箍棒晃了一晃,大喝一声,那匹马立刻挣脱缰绳,像箭一样飞快地顺着平坦的路向前跑去。你说这马为什么不怕八戒,却怕行者呢?原来,行者五百年前曾受玉帝封在大罗天御马监养马,官名叫 “弼马温”,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马都惧怕猴子。长老拉不住缰绳,只能紧紧抓住鞍桥,任由马跑了二十来里地,才慢慢缓了下来。

他们正走着,忽然听到一阵锣声,路两边一下子闪出三十多个人,个个手持枪刀棍棒,挡住路口喊道:“和尚!往哪里走!” 吓得唐僧浑身发抖,坐不稳马鞍,从马上跌了下来,蹲在路旁的草丛里,不停地叫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为首的两个大汉说:“不打你,只要留下盘缠。” 长老这才明白过来,知道他们是一伙强盗,于是欠身抬头看去。只见:

一个青脸獠牙,比太岁还凶恶,一个眼睛暴突,圆睁着像丧门星。鬓边的红发像飘动的火焰,颔下的黄须如同插着的钢针。他们两个头戴虎皮做的花磕脑,腰系貂裘制成的彩色战裙。一个手中拿着狼牙棒,一个肩上横着扦挞藤。他们果然像巴山的猛虎,又如同出水的蛟龙一般凶猛。

三藏见他们如此凶恶,只好站起来,双手合十说道:“大王,贫僧是东土大唐皇帝派往西天取经的。自从离开长安,时间已经很久了,就算有些盘缠也都用完了。出家人向来以化缘为生,哪里有什么钱财?还望大王行个方便,让贫僧过去吧!” 那两个贼头带着众人走上前说:“我们在这里起了打劫的心思,截断这条要道,专门索要钱财。什么方便不方便?你要是真没有钱财,就赶紧脱下衣服,留下白马,放你过去!” 三藏说:“阿弥陀佛!贫僧这件衣服,是东家讨块布,西家求根针,零零碎碎化来的。你们要是剥了去,岂不是要害死我?你们要是在这世上做强盗,下辈子可就要变成畜生了!”

那贼听了大怒,拿起大棍就上前要打。长老嘴里没说话,心里却想:“可怜啊!你只知道你的棍子,还不知道我徒弟的棍子厉害呢!” 那贼不容分说,举着棍子,没头没脑地打过来。长老一辈子不会说谎,遇到这紧急情况,没办法,只好撒了个谎说:“二位大王,先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马上就到。他身上带着几两银子,给你们就是了。” 那贼说:“这和尚还挺怕吃亏。先把他捆起来!” 众喽啰一拥而上,用一条绳子把长老捆了起来,高高地吊在树上。

再说三个闯祸精随后赶了过来。八戒呵呵大笑道:“师父走得好快,不知道在哪里等我们呢。” 忽然看见长老被吊在树上,他又说:“你看师父,等就等吧,却还有这般兴致,爬上树去,扯着藤条打秋千玩呢!” 行者见了,说道:“呆子,别乱说。师父被吊在那里呢。你们两个慢点来,我去看看。” 好大圣,急忙登上高坡仔细查看,认出是一伙强盗,心中暗自高兴道:“运气真好!生意上门了!” 他转身,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穿着一件黑色僧衣,年纪大约十六岁,肩上背着一个蓝布包袱,迈开步子,走到跟前,叫道:“师父,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什么坏人?” 三藏说:“徒弟呀,还不快来救我,还问什么呢?” 行者问:“他们是干什么的?” 三藏说:“这一伙拦路的,把我拦住,索要过路费。因为我身上没有东西,就把我吊在这里,只等你来想办法。不然,就把这匹马送给他们吧。” 行者听了,笑着说:“师父你太软弱了。天下的和尚,像你这么好欺负的可少见。唐太宗派你去西天见佛祖,谁让你把这龙马送人了?” 三藏说:“徒弟呀,像这样被吊起来打着要东西,可怎么办才好?” 行者问:“你跟他们怎么说的?” 三藏说:“他们打得我急了,没办法,就把你供出来了。” 行者说:“师父,你真不会办事。你供我做什么?” 三藏说:“我说你身边有些盘缠,让他们先别打我,这只是一时救急的话。” 行者说:“好!好!好!承蒙你抬举,就该这么供。要是一个月能供个七八十次,老孙的买卖就更好做了。”

那伙贼见行者和他师父说话,散开阵势,围了上来,说:“小和尚,你师父说你腰里有盘缠,趁早拿出来,饶你们性命!要是说半个‘不’字,就都送了你们的命!” 行者放下包袱说:“各位长官,别吵。盘缠就在这个包袱里,不多,只有二十来锭马蹄金,二三十锭粉面银,零散的还没数过。你们要就把包袱一起拿走,千万别打我师父。古书说:‘道德是根本,钱财是末节。’钱财只是小事。我们出家人,自有化缘的地方;要是遇到个斋僧的好心人,施舍的钱也有,衣服也有,能用多少?只希望你们把我师父放下来,我就把这些都给你们。” 那伙贼听了,都很高兴,说:“这老和尚小气,这小和尚倒还大方。” 喊道:“把他放下来。” 长老得了性命,跳上马,顾不上行者,挥着鞭子,一路跑回原路。

行者连忙叫道:“走错路了。” 提着包袱,就要追上去。那伙贼拦住他说:“往哪里走?把盘缠留下,免得受刑!” 行者笑着说:“说清楚,盘缠得分成三份。” 那贼头说:“这小和尚太狡猾,还想瞒着他师父留一些。也罢,拿出来看看。要是多的话,也分点给你,你可以背地里买果子吃。” 行者说:“哥呀,不是这么回事。我哪里有什么盘缠?我是说你们两个打劫别人的金银,得分些给我。” 那贼听了大怒,骂道:“这和尚不知死活!你不肯给我,反倒问我要!别跑!看打!” 抡起一条扦挞藤棍,照着行者的光头上打了七八下。行者装作不知道,满脸赔笑说:“哥呀,要是这么打,就算打到明年开春,也不当真。” 那贼大惊道:“这和尚的头真硬!” 行者笑着说:“不敢当,不敢当,过奖了。还算勉强说得过去。” 那贼不容分说,两三个一起乱打。行者说:“各位别生气,我拿出来就是了。”

好大圣,伸手到耳朵里摸了摸,拔出一根绣花针,说:“各位,我出家人,确实没带盘缠,就把这根针送给你们吧。” 那贼说:“真倒霉!放走了一个有钱的和尚,却抓住了这个穷秃驴!你难道会做裁缝?我要针有什么用?” 行者听他们不要,就把针拈在手中,晃了一晃,变成了碗口粗细的一条棍子。那贼害怕地说:“这和尚人小,倒会变戏法。” 行者把棍子插在地上说:“各位要是拿得动,就送给你们。” 两个贼上前去抢夺,可惜就像蜻蜓摇石柱,根本无法撼动分毫。这条棍本是如意金箍棒,用天秤称过,有一万三千五百斤重,那伙贼哪里知道。大圣走上前,轻轻拿起棍子,摆了个蟒翻身拗步的姿势,指着强盗说:“你们运气不好,遇到我老孙了!” 那贼又走上前,打了五六十下。行者笑着说:“你们也打得手累了,让老孙打一棒,可别当真。” 你看他挥动棍子,晃一晃,就有井栏那么粗,七八丈长;用力一挥,一棍就把一个贼打倒在地,那贼嘴唇贴着土,再也说不出话来。另一个贼开口骂道:“你这秃厮太无礼了!没有盘缠,还打伤我一个人!” 行者笑着说:“先别急,先别急!等我一个个打,干脆让你们断了根!” 又是一棍,把第二个贼也打死了。吓得那些喽啰们丢枪弃棍,四处逃命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说唐僧骑着马,正往东跑,八戒和沙僧拦住他说:“师父,你往哪里去?走错路了。” 长老拉住马说:“徒弟啊,赶紧去跟你师兄说,让他手下留情,别打死那些强盗。” 八戒说:“师父,你先停下,我去说。” 呆子一路跑到前面,大声喊道:“哥哥,师父让你别打人!” 行者说:“兄弟,我哪有打人?” 八戒问:“那些强盗去哪里了?” 行者说:“其他人都跑了,就两个头儿在这里睡觉呢。” 八戒笑着说:“你们两个倒霉鬼,是不是熬夜了,这么辛苦,不在别处睡,却睡在这里!” 呆子走到跟前,看了看说:“倒和我是一路人,张着嘴睡觉,还淌出些口水来了。” 行者说:“是老孙一棍子打出豆腐来了。” 八戒问:“人头上怎么会有豆腐?” 行者说:“打出脑子来了!”

八戒一听行者说打出了脑子,赶忙跑回去,对唐僧说:“咱们散伙吧!” 三藏说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们往哪条路跑了?” 八戒回答:“都被打得直挺挺的,还能往哪儿跑呀!” 三藏问:“你为什么说散伙?” 八戒说:“人都被打死了,这不是散伙是什么?” 三藏又问:“被打的人什么样了?” 八戒说:“头上被打出了两个大窟窿。” 三藏吩咐:“解开包裹,拿几文施舍的钱,赶紧去那儿买两个膏药,给他们贴上。” 八戒笑着说:“师父,您可真糊涂。膏药只能贴在活人的疮肿上,哪能贴在死人的窟窿上呀?” 三藏问:“真的打死了?” 顿时恼怒起来,嘴里不停地絮絮叨叨,一会儿喊猢狲,一会儿叫猴子,掉转马头,和沙僧、八戒一起走到死人跟前,只见两人血淋淋地倒在山坡下面。

长老实在不忍心看,立刻让八戒:“快用钉钯挖个坑,把他们埋了,我给他们念卷《倒头经》。” 八戒说:“师父,您这是使唤错人了。行者打死人,应该让他去烧埋,怎么让老猪干这土工的活儿?” 行者被师父骂得恼火,冲着八戒喝道:“你这懒家伙!赶紧去埋!再晚点儿,就吃我一棍!” 呆子慌了,跑到山坡下,挖了有三尺深,下面全是石头和石根,钉钯齿都被卡住了。呆子扔掉钉钯,就用嘴拱,拱到松软的地方,一嘴能拱二尺五,两嘴就有五尺深,把两个贼的尸体埋了,堆成了一个坟堆。三藏说:“悟空,拿香烛来,我要祷告,好念经。” 行者撇着嘴说:“您真不懂事!这半山之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哪儿去弄香烛?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 三藏生气地说:“猴头,一边去!等我撮土焚香祷告。” 这正是:三藏下了马鞍,对着荒野中的坟墓悲伤不已,圣僧怀着善念,为荒坟祝祷。祝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