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有诗为证:
燕青心胆坚如铁,外貌风流却异常。
花柳曲中逢妓女,洞房深处遇君王。
只因姓字题金榜,致使皇恩降玉章。
持本御书丹诏去,英雄从此作忠良。
话说燕青在李师师家有幸遇见道君皇帝,成功求得一道赦免自己的赦书。此后,他又与戴宗定下计策,从高太尉府中设法救出了萧让和乐和。四人趁着城门开启,迅速出城,径直赶回梁山泊,将这些事情一一告知众人。
且说李师师当晚不见燕青回来,心中不免有些担忧。而高太尉府中的亲随人员,第二天按时给萧让、乐和送茶饭时,却发现房间里二人不见了踪影,顿时惊慌失措,赶忙报告给都管。都管连忙来到花园查看,只见柳树边拴着两条粗绳索,由此便知道二人已经逃走,只好向太尉禀报。高俅听后,大吃一惊,心中更加烦闷,便以生病为由,待在府中不再出门。
第二天五更,道君皇帝上朝,接受百官朝拜。但见:
星斗依稀玉漏残,锵锵环佩列千官。
露凝仙掌金盘冷,月映瑶空贝阙寒。
禁柳绿连青琐闼,宫桃红压碧栏杆。
皇风清穆乾坤泰,千载君臣际会难。
当日,天子坐在文德殿上,问道:“今日文武百官都到齐了吗?” 殿头官回奏道:“今日文官武将都聚集在殿下,各班都已到齐。” 天子下令卷帘,又让左右近臣宣枢密使童贯出班,问道:“你去年统领十万大军,亲自担任招讨使,征讨梁山泊,胜负如何?” 童贯跪下,回奏道:“臣去年率领大军前去征讨,并非不尽心尽力,无奈当时天气炎热,军士不服水土,患病的人众多,十人中便有两三人死去。臣见军马疲惫不堪,因此暂且收兵回营,让各军回各自营地操练。御林军在途中因中暑而伤亡的,损失大半。后来承蒙陛下降诏招安,贼人却佯装顽抗,并未真心归降。至于高俅率领水军征讨,也因中途抱病而返回。”
天子听后大怒,喝道:“你这无能的奸佞之臣!国家大事竟然不奏明寡人,以致坏了大事。你去年统兵征伐梁山泊,为何只打了两仗,就被贼寇杀得人马溃逃,片甲不留,让王师惨遭败绩。后来高俅那厮,耗费了州郡大量钱粮,损毁了许多兵船,折损了众多军马,自己还被贼寇活捉上山。宋江等人不忍杀他,以礼相待后放了回来。这简直是大大羞辱了君命,岂不让天下人耻笑!寡人听说宋江等人,不侵犯州府,不掠夺良民,只盼着招安,为国家效力。都是因为你们这些嫉贤妒能的臣子从中作梗,堵塞言路,不让下情上达,你们与那城狐社鼠有何区别!你掌管枢密院,难道不感到羞愧吗!本想将你问罪,以谢天下,暂且先饶过你。” 说完,喝退童贯。童贯默默无言,退到一旁。
天子又命宣翰林学士:“为寡人亲自撰写招安诏书,即刻派遣大臣前去,招抚梁山泊宋江等人归顺。” 天子的圣命还未宣读完,殿前太尉宿元景出班跪下,奏道:“臣虽无大才,愿前往一趟。” 天子大喜,说道:“寡人亲自御笔书写诏书!” 随即让人抬上御案,展开诏纸,天子在御案上亲自书写招安诏书。左右近臣捧过御宝,天子亲自盖上印玺。又命令库藏官,取出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零八瓶,全部交给宿太尉。此外,还赏赐正从官员表里二十匹,金字招安御旗一面,限令次日出发。宿太尉在文德殿辞别天子。百官退朝后,童枢密羞愧地回到府中,称病不敢上朝。高太尉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也不敢入朝。正所谓: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有诗为证:
一封恩诏出明光,共喜怀柔迈汉唐。
珍重侍臣宣帝泽,会看水浒尽来王。
且说宿太尉收拾好御酒、金银牌面、绸缎表里等物,上马出城。他高举御赐的金字黄旗,众官员相送,出了南薰门,朝着济州进发,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燕青、戴宗、萧让、乐和四人,连夜赶回山寨,将之前的事情详细告知宋公明及众头领。燕青拿出道君皇帝御笔亲写的赦书,给宋江等人看。吴用说道:“这次必定会有好消息。” 宋江燃起上好的香,取出九天玄女课,对着天空祈祷祝告,卜得一个上上大吉的好兆头。宋江大喜,说道:“此事必定能成!” 他又让戴宗、燕青再次前去探听消息,务必尽快回报,以便做好准备。
戴宗、燕青去了几天后,回来报告说:“朝廷派宿太尉亲自携带丹诏,还有御酒、金银牌面、红绿绸缎表里等物,前来招安,不日便到。” 宋江听后十分高兴。在忠义堂上,他急忙传下命令,分派人员,从梁山泊一直到济州地面,搭建起二十四座山棚。山棚上面结彩悬花,下面陈设着笙箫鼓乐。各处附近州郡,还雇请了乐人,分别安排在各山棚处,准备迎接诏敕。每一座山棚,都安排一个小头目负责监管。同时,派人分头去采买果品、海味、下酒菜、干粮等物,准备筵席茶饭。
且说宿太尉奉命前往梁山泊招安,一行人缓缓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出城迎接,将众人安置在馆驿中。太守向宿太尉请安问好后,摆上接风酒。张叔夜禀报道:“朝廷已经两次颁布诏敕招安,只因用人不当,误了国家大事。此次太尉前往,必定能为国家立下大功。” 宿太尉说道:“天子近日听闻梁山泊一伙以义为主,不侵犯州郡,不伤害良民,一心替天行道。如今派下官携带天子御笔亲书的丹诏,赐下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零八瓶,表里二十四匹,前来招安。这些礼物会不会太轻了?” 张叔夜道:“这伙人看重的并非礼物轻重,而是一心想要忠义报国,扬名后世。若太尉能早点前来,也不至于让国家损兵折将,白白耗费钱粮。这伙义士归降之后,必定会为朝廷建功立业。” 宿太尉道:“下官在此等候,劳烦太守亲自前往山寨通报,让他们做好迎接准备。” 张叔夜答道:“小官愿意前往。”
随即,张叔夜上马出城,带着十几个随从,径直前往梁山泊。到了山下,早有小头目迎接,赶忙报上寨里。宋江听后,急忙下山迎接。张太守上山,来到忠义堂上。双方相见后,张叔夜说道:“义士恭喜了!朝廷特地派遣殿前宿太尉,携带丹诏,御笔亲书,前来招安,还赐下金牌、表里、御酒、绸缎,现在都在济州城内。义士可以准备迎接诏旨了。” 宋江大喜,双手合十说道:“这真是我等再生之幸!”
当时,宋江留请张太守喝茶吃饭,张叔夜道:“并非下官推辞,只是担心太尉见怪,嫌我回去得晚。” 宋江道:“略备一杯薄酒,不成敬意。” 说着,拿出一盘金银相送。张太守见状,说道:“叔夜绝不敢接受!” 宋江道:“些许薄礼,为何推辞?这还不足以表达我们的谢意,只是略表寸心。等事情办完之后,定会重谢。” 张叔夜道:“深感义士厚意。暂且把礼物留在大寨,等事情结束后再来领取,也为时不晚。” 张太守真可谓廉洁自律之人。有诗为证:
风流太守来传信,便把黄金作饯行。
捧献再三原不受,一廉水月更分明。
宋江便派大小军师吴用、朱武以及萧让、乐和四人,跟随张太守下山,前往济州参见宿太尉。约好后日,众多大小头目在离寨三十里外,伏道相迎。当时,吴用等人跟随太守张叔夜,连夜下山,直奔济州。第二天,他们来到馆驿中参见宿太尉。众人行过拜礼后,跪在面前。宿太尉让他们起身,赐座。四人谦让,不敢就座。
太尉询问他们的姓名,吴用答道:“小生吴用,这位是朱武、萧让、乐和,奉兄长宋公明之命,特来迎接恩相。兄长和众弟兄,后日将在离寨三十里外,伏道相迎。” 宿太尉十分高兴,说道:“加亮先生,我们分别许久了!自从华州一别之后,已经过去数年,没想到今日能再次重逢!下官知道你们弟兄心怀忠义,只是被奸臣蒙蔽,谗佞专权,致使你们的心意无法上达天听。如今天子已经知晓一切,特地命下官携带天子御笔亲书的丹诏,金银牌面,红绿锦缎,御酒表里,前来招安。你们不必疑虑,务必尽心领受。”
吴用等人再次拜谢道:“我们都是山野狂夫,有劳恩相亲自前来,承蒙天恩,这一切都多亏了太尉。众弟兄定会刻骨铭心,难以报答这份恩情。” 张叔夜在一旁设宴款待众人。
到了第三日清晨,济州城内精心准备了三座香车。御酒被安放在一处龙凤盒内,由专人抬着;金银牌面、红绿锦缎则在另一处,同样有人扛抬;御书丹诏,庄重地放置在龙亭之中。宿太尉跨上骏马,紧靠着龙亭东侧前行,太守张叔夜骑马跟随在后面相陪。吴用等四人也骑着马,大小随从们簇拥在一起。队伍前面,有人高举着御赐的销金黄旗,金鼓齐鸣,旗幡招展,一路开路前行。他们出了济州城,缓缓向前行进。
还没走出十里,就远远看到了搭建好的山棚。宿太尉在马上望去,只见山棚上面彩绸飘扬,繁花高悬,下面笙箫齐奏,鼓乐喧天,众人夹道迎接。又走了几十里,又是一座结彩的山棚。再往前,远远望见香烟袅袅,弥漫在道路之上。宋江、卢俊义跪在地上,背后一众头领也都齐齐跪地,恭迎恩诏。宿太尉说道:“大家都起来上马吧。” 众人一同迎着队伍来到水边,只见梁山泊那千百只战船,一齐开动,将众人渡到对岸,一直抵达金沙滩上岸。从三关之上到三关之下,鼓乐声震耳欲聋,军士们前呼后拥,仪仗护卫不断,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一直到忠义堂前,众人方才下马。香车和龙亭被抬到忠义堂上,堂中设置了三个几案,都用黄罗龙凤桌围精心装饰。正中间设着万岁龙牌,御书丹诏放在中间,金银牌面放在左边,红绿锦缎放在右边,御酒和表里之物也放置在前面。金炉内焚着上好的香,整个忠义堂显得庄严肃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江、卢俊义邀请宿太尉和张太守上堂就座。左边站着萧让、乐和,右边站着裴宣、燕青。卢俊义等人都跪在堂前。裴宣高声呼喊众人行礼。拜礼完毕,萧让展开诏书,开始宣读:
“制曰:朕自即位以来,以仁义治理天下,推行礼乐教化以改变海内风气,公正赏罚以平定战乱。求贤之心从未有丝毫懈怠,爱民之意始终深切。广施恩泽,救济众人,欲与天地同享;践行仁义,使黎民百姓都能得到庇佑。天下百姓,都应知晓朕的心意。朕深切念及宋江、卢俊义等人,向来心怀忠义,从不施行暴虐之举。归顺朝廷之心由来已久,报效国家之志坚定无比。虽曾犯下罪行,但各有缘由,考察其诚恳之情,实在令人怜悯。朕今特派遣殿前太尉宿元景,携带诏书,亲自前往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数赦免。赐下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十六匹,赐予宋江等为首的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予宋江部下的头目。赦书到达之日,望你们莫辜负朕的心意,早日归降,定当予以重用。特此诏示,望你们知悉。
宣和四年春二月 日诏示。”
萧让读完丹诏,宋江等人高呼万岁,再次叩拜谢恩。宿太尉取过金银牌面、红绿锦缎,让裴宣按照名单依次发放完毕。接着,命人打开御酒,取来银酒海,将御酒全部倒入其中。随即取过旋杓舀酒,在堂前温热后,倾入银壶内。宿太尉手持金锺,斟满一杯酒,对众头领说道:“宿元景虽奉君命,特地带来御酒赏赐给众头领,但又担心义士们有所疑虑。元景先饮下这杯酒,给各位义士看看,大家切勿疑虑。” 众头领纷纷称谢。宿太尉一饮而尽,又斟了一杯酒,先敬宋江,宋江举杯跪地饮下。然后卢俊义、吴用、公孙胜依次饮酒,宿太尉一一劝遍一百零八名头领,众人皆饮下一杯。
宋江传令,收起御酒,接着请太尉坐在中间,众头领再次上前请安。宋江走上前致谢道:“宋江之前在西岳有幸结识太尉,多蒙太尉恩厚,在天子面前极力奏明,让宋江等得以重见天日,我等刻骨铭心,不敢忘怀。” 宿太尉说道:“元景虽知义士们忠义非凡,替天行道,无奈不知其中详细内情,因此在天子身边,未敢贸然题奏,以致耽误了许多时间。之前收到闻参谋的书信,又承蒙厚礼,才知晓其中衷情。那天天子在披香殿,与元景闲聊时问起义士之事,元景便将此事奏明。没想到天子早已了解详情,与我所奏相同。第二天,天子坐在文德殿上,当着百官的面,严厉斥责童枢密,对高太尉屡次无功深感不满,亲自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御笔亲书丹诏,特地派宿某亲到大寨,邀请众头领。希望义士们早早收拾行装,前往京城,莫辜负圣天子宣召安抚之意。” 众人听后皆大喜,纷纷叩拜称谢。宋江邀请闻参谋相见,宿太尉与闻参谋欣然相聚,满堂一片欢喜。
当下,请宿太尉在中间上首就座,张太守、闻参谋在对面相陪。堂上堂下,众人依次入座,大摆筵席,轮番敬酒。厅前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虽说没有山珍海味,但也是肉山酒海。当天众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各自被搀扶回营帐休息。第二天,又摆下筵席,大家彼此叙旧谈新,讲述平生抱负。第三天,再次设宴,邀请宿太尉游览山寨,直到傍晚,众人尽醉才散,各自回房安歇。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数日,宿太尉提出要回朝复命,宋江等人坚决挽留。宿太尉说:“义士们不知内情。元景奉天子敕旨前来,在此已经停留数日,承蒙各位英雄慷慨归顺,大义得以成全。若不赶紧回去,恐怕奸臣嫉妒,再生事端。” 宋江等人说:“依我们愚见,想留恩相再游玩几日。既然太尉有此顾虑,我们也不敢强留。今日大家尽情一醉,明日一早拜送恩相下山。”
当天,大小头领齐聚一堂,举行饯行宴。饮酒之间,众人纷纷向宿太尉称谢,宿太尉也用好言抚慰众人,直到晚上宴会才结束。
第二天清晨,众人准备好车马。宋江亲自捧着一盘金珠,来到宿太尉营帐内,再次叩拜献上。宿太尉一开始坚决不肯接受。宋江再三恳请,宿太尉才勉强收下,放入衣箱中。随后,众人收拾行李,备好鞍马,准备启程。其余跟随宿太尉来的人,连日来一直由朱武、乐和热情款待,按照惯例安排饮食,不论酒量高低,都赠送了丰厚的金银财帛,众人都十分欢喜。宋江又将金宝赠送给闻参谋和张太守,二人起初也不肯接受。宋江执意相赠,他们才肯收下。宋江于是让闻参谋跟随宿太尉一同回京师。梁山泊大小头领,都带着金鼓细乐,送太尉下山。众人渡过金沙滩,一直送到三十里外,纷纷下马,与宿太尉举杯饯行,依依惜别。宋江率先举杯,说道:“太尉恩相回朝面见天子,还望美言保奏。” 宿太尉回应道:“义士们尽管放心,只需早早收拾好行装前往京城。军马若到京城,可先派人到我府中通报。我先奏明天子,让天子派人持节相迎,这样才显得十分郑重。” 宋江说:“恩相容禀:我们这水洼之地,自从王伦上山开创山寨,后来晁天王上山发展,到如今宋江接手,已经过去数年,附近居民多有惊扰。我等愚意,打算倾尽资财,举行十日买市,收拾妥当后,便立即前往京城,绝不敢拖延。也希望太尉能将我们的这番心意,上奏给圣上,宽限些时日。” 宿太尉答应下来,告别众人,带着宣读诏书的一干人马,前往济州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宋江等人回到大寨,在忠义堂上鸣鼓召集众人。大小头领纷纷入座,众多军校也都来到堂前。宋江传令道:“众弟兄们!自从王伦创立山寨,后来晁天王上山发展,山寨日益兴旺。我自江州承蒙众兄弟相救来到这里,被推举为尊,已经数年。今日有幸得到朝廷招安,重见天日,不久就要前往京城,为国家效力,谋求荫子封妻,共享太平之福。如今,你们众人,凡是从府库中得到的财物,都要纳入库中公用,其余所得,一律平均分配,大家以义相待,以仁相处,不得争执。我们一百零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与共。如今天子降下宽恩诏书,赦免我们的罪行,招安我们,大家所犯之事都已被赦免。我们一百零八人,不久将前往京城面圣,切不可辜负天子的洪恩。你们这些军校,有的是自来落草为寇的,有的是跟随众人上山的,也有军官失陷后上山的,还有被掳掠来的。这次我们接受招安,都要前往朝廷。你们愿意去的,赶快报名出发;不愿意去的,就在这里报名辞别,我会发放财物,送你们下山,任你们自谋生路。” 宋江号令完毕,让裴宣、萧让按照人数登记报名。号令一下,三军各自商议。当下,有三五千人选择离去,宋江都赏赐了钱物,打发他们下山。愿意跟随去充军的,也赶紧报上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