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第2页)
阮小七又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整天打鱼为生,要是能像他们那样过上一天好日子,也值了。” 吴用说:“学他们干什么!他们干的那些事,可不是打个五十大板就能了事的罪行,白白把一身本事都糟蹋了。要是被官府抓住,也是自找的。” 阮小二说:“如今的官府稀里糊涂,一片混乱,犯了天大罪行的人反倒没事。我们弟兄几个却快活不起来,要是有人肯带着我们,我们也跟着去了!” 阮小五说:“我也常常这么想。我们弟兄三个的本事,又不比别人差,可谁能赏识我们呢?” 吴用问:“假如有人赏识你们,你们就肯去吗?” 阮小七说:“要是有人赏识我们,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只要能像他们那样过上一天好日子,就算死了也能闭眼了。” 吴用心里暗自思忖:“这三个人都心动了,我得慢慢引诱他们。” 吴用又劝他们三个喝了两轮酒。正是:
只因奸邪当道,埋没了多少有才之人,仿佛上天让恶星下凡。
且看阮氏三兄弟,即将劫取生辰纲这不义之财。
吴用又说:“你们三个敢去梁山泊捉那伙贼吗?” 阮小七说:“就算能捉住他们,到哪儿去领赏呢?还不得被江湖上的好汉们笑话。” 吴用说:“我出个主意,要是你们因为打不了鱼心里不痛快,去那儿入伙怎么样?” 阮小二说:“先生您不知道,我们弟兄几个商量过好几次,想去入伙,可听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说,他心胸狭窄,容不下人。前阵子东京来的林冲上山,受了他不少气。王伦那家伙不肯轻易接纳别人,所以我们弟兄几个看到这种情况,就都没了心思。” 阮小七说:“他们要是像老兄您这么慷慨,对我们弟兄好,那就好了。” 阮小五说:“要是王伦能有教授您这样的情义,我们早就去入伙了,也不会拖到今天。我们弟兄三个就算为他去死,也心甘情愿!” 吴用说:“我哪有那么厉害!如今山东、河北有多少英雄豪杰。” 阮小二说:“好汉是不少,可我们弟兄一直没遇到过。” 吴用说:“就在这郓城县东溪村,有个晁保正,你们认识他吗?” 阮小五问:“是不是叫托塔天王的晁盖?” 吴用说:“正是此人。” 阮小七说:“虽然我们和他只隔了百十里路,可缘分太浅,只听说过他的大名,没见过面。” 吴用说:“这么一个仗义疏财的好人,你们怎么不去和他见见面?” 阮小二说:“我们弟兄平时也没什么事去那儿,所以一直没能和他相见。” 吴用说:“我这几年就在晁保正庄上附近教村学。现在打听到他有一桩富贵要去取,特地来和你们商量,我们在半路上拦住把它夺了,怎么样?” 阮小五说:“这可不行。他既然是仗义疏财的好人,我们却去坏他的好事,要是被江湖上的好汉知道了,不得笑话我们。” 吴用说:“我还以为你们弟兄没这胆量,原来你们这么重情重义。我跟你们说实话吧,要是你们真有帮忙的心思,我就把这事告诉你们。我现在就住在晁保正庄上,保正听说了你们三个的大名,特地让我来请你们商量事情。” 阮小二说:“我们弟兄三个,绝对是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虚假。晁保正肯定是有什么了不起的私商买卖,有心要带着我们,所以才麻烦老兄您来。要是真有这事,我们三个要是舍不得性命去帮他,就以这残酒为誓,让我们都遭遇横祸,染上恶病,不得好死。” 阮小五和阮小七拍着脖子说:“我们这一腔热血,就等着卖给识货的人!” 吴用说:“你们三位弟兄在这儿,我可不是存坏心眼来引诱你们,这件事,可不是小事。如今朝廷里的蔡太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他女婿是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马上要押送十万贯金珠宝贝去给丈人庆生辰。现在有个好汉叫刘唐,特地来报信。我们想请你们去商量,找几个好汉,到山凹里偏僻的地方,把这桩富贵,也就是这不义之财夺了,大家这辈子都能快活了。所以特地让我假装来买鱼,找你们三个商量,做成这件事。不知道你们意下如何?” 阮小五听了,说:“罢了,罢了!” 然后叫道:“七哥,我跟你说什么来着?” 阮小七跳起来说:“这可是我们一辈子的指望,今天可算盼到了,正合我意。我们什么时候去?” 吴用说:“请三位现在就跟我走。明天赶个五更,一起去晁天王庄上。” 阮家三弟兄听了,非常高兴。有诗为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壮志一直未能施展,如今遇到吴学究,开启了新的希望。
大家一起进入梁山泊,夺取生辰纲的财宝和黄金。
当晚,众人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吃了早饭,阮家三弟兄安顿好家里,就跟着吴学究,四个人离开石碣村,迈开大步,朝着东溪村走去。走了一天,远远地就望见了晁家庄,只见远远的绿槐树下,晁盖和刘唐在那儿等着。他们看见吴用带着阮家三兄弟,一直走到槐树前,双方见了面。晁盖非常高兴,说:“阮氏三雄,果然名不虚传。快请到庄里说话。” 六个人从庄外走进来,到了后堂,宾主分坐。吴用把之前的事说了一遍,晁盖十分欢喜,马上让庄客宰杀猪羊,准备祭祀用的烧纸。阮家三弟兄见晁盖气宇轩昂,谈吐不凡,三个人都说:“我们最爱结交好汉,原来就在身边。今天要不是吴教授引荐,怎么能结识!” 三个弟兄非常高兴。当晚,众人吃了些饭,又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早上,在后堂前面,摆上金钱纸马,放好昨晚煮好的猪羊,准备烧纸。阮家三兄弟见晁盖如此诚心,在香花灯烛面前,各自发誓说:“梁中书在北京残害百姓,搜刮钱财,却拿去东京给蔡太师庆生辰,这钱就是不义之财。我们六个人中,要是有谁心怀私念,天地不容,神明定当惩罚。” 六个人都发了誓,烧化了钱纸。
话说六位好汉正在后堂享用祭祀后的酒食,这时,一个庄客前来禀报:“门前有个道士,说要见保正,化些斋粮。” 晁盖说道:“你真是不懂事!没看到我正在这儿招待客人喝酒吗?你拿三五升米给他就是了,何必跑来问我。” 庄客说:“我把米给他,他却不要,非要面见保正不可。” 晁盖说:“肯定是嫌少,你再给他两三斗米。跟他说,保正今天在庄上请客,没时间见他。” 庄客去了好一会儿,又回来说道:“那个道士,给了他三斗米,他还是不肯走;他自称是一清道人,不是为了钱米而来,只求见保正一面。” 晁盖说:“你这家伙真不会办事。就说今天实在没时间,让他改天再来拜访。” 庄客说:“我也是这么说的。可那个道士说:‘我不是为了钱米斋粮,听说保正是个义士,特地来求见。’” 晁盖说:“你怎么也这么纠缠不清,一点都不替我分忧。他要是还嫌少,就再给他三四斗米,何必又来告诉我。我要是没陪客人喝酒,去见他一面又有何妨。你去打发他走吧,别再来啰嗦了。” 庄客去了不到半个时辰,只听得庄门外一片喧闹。又有一个庄客急匆匆地跑来报告:“那个道士发怒了,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 晁盖听了,吃了一惊,赶忙起身说道:“众位弟兄先坐着,我去看看。” 说完,便从后堂出来,走到庄门前。只见那个道士身高八尺,道貌堂堂,威风凛凛,长相颇为奇特,正在庄门外的绿槐树下殴打那些庄客。晁盖打量那道士,只见:
道士头上挽着两个蓬松的双丫髻,身穿一件巴山短褐袍,腰间系着杂色彩丝绦,背上背着一把松纹古铜剑。白皙的脚上穿着多耳麻鞋,绵软的手中拿着一把鳖壳扇子。生着八字眉和一双杏子眼,四方口边长着一部落腮胡须。
那道士一边打庄客,一边嘴里念叨着:“真是有眼不识好人!” 晁盖见状,大声喊道:“先生息怒。你来寻找晁保正,无非是来化缘,他已经给了你米,你为何还如此生气?” 那道士哈哈大笑道:“贫道可不是为了酒食钱米而来。在我眼里,十万贯钱财如同粪土,我特地来找保正,有话要说。只是那些村夫无礼,辱骂贫道,所以我才动怒。” 晁盖问道:“你认识晁保正吗?” 那道士说:“只听说过他的名字,还未曾见过面。” 晁盖说:“我就是晁保正。先生有什么话要说?” 那道士看了看晁盖,说道:“保正莫怪,贫道这厢有礼了。” 晁盖说:“先生能否到庄里喝杯茶?” 那道士说:“多谢。” 两人便一同走进庄里。吴用见那道士进来,便和刘唐、阮氏三兄弟一起躲到了一旁。
且说晁盖请那道士到后堂喝过茶后,那道士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有别的能坐下来好好交谈的地方吗?” 晁盖听后,便邀请那道士来到一处小阁子里,宾主分坐。晁盖问道:“敢问先生贵姓?是哪里人?” 那道士回答道:“贫道复姓公孙,单名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氏,从小在乡里就喜欢练习枪棒,学了不少武艺,人们都称呼我为公孙胜大郎。因为我学了一门道术,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江湖上都称我做入云龙。我早就听闻郓城县东溪村保正的大名,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结识。如今有十万贯金珠宝贝,特地送给保正作为见面礼,不知义士肯不肯收下?” 晁盖大笑道:“先生所说的,莫非是北方的生辰纲?” 那道士大惊道:“保正怎么知道的?” 晁盖说:“我只是胡乱猜测,不知道是否猜对了先生的心思?” 公孙胜说:“这桩富贵,可千万不能错过!古人说过:该取的时候不取,过后可别后悔。保正意下如何?”
两人正说着,只见一个人从阁子外面猛地冲了进来,一把揪住公孙胜的胸口,说道:“好哇!明有王法,暗有神灵,你们怎么能商量这种事?我已经听了好一会儿了。” 这一下,把公孙胜吓得面如土色。正所谓:计谋还未商定,怎奈窗外有人偷听;计策刚刚施展,却又祸起萧墙之内。这一闹,却使得七位好汉得以相聚,那万贯资财也即将易主。究竟冲进来揪住公孙胜的是什么人,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