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要得太少了(第2页)

\"天衣无缝。\"面具少年罕见地多说了几个字,\"江南商贾,活该。\"

周桐\"哟呵\"一声,眉毛高高挑起:\"你小子这话说的...什么叫'活该'?\"

小十三面具下的眼睛闪过一丝倔强:\"那些商贾,没一个好人。\"

\"错!大错特错!\"周桐竖起一根手指摇了摇,\"人家有白手起家的本事,都是靠自己的打拼——\"

\"压榨百姓也算本事?\"小十三突然打断,声音冷硬得像块铁,\"扬州米价,他们说涨就涨。\"

周桐不慌不忙地倒了杯茶:\"那我问你,若给商人和农民各一百两银子,商人会怎么做?农民又会怎么做?\"

小十三一怔:\"少爷说偏了。我们在说商贾不是好人。\"

\"正是这个理!\"周桐一拍桌子,\"商人得了钱会扩大铺面,雇佣更多伙计;农民多半会买地置产。但你想过没有——\"

他凑近小十三,\"商人铺面大了,要请掌柜、伙计、搬工;要进货、运货、存货。这一连串能养活多少人?\"

月光透过窗棂,在小十三面具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沉默片刻,生硬道:\"他们抬价。\"

\"那你以为江南为何富裕?\"

周桐轻笑,\"祝家养着三百织工,林家船队雇着五百纤夫——这些人都指着东家吃饭呢!\"他转着茶杯,\"商人最精,岂会只顾自己捞钱不管周围百姓?相反...\"

他突然压低声音:\"他们会用最少的银子,买最多的感激。比如粮荒时平价放粮,旱季出资打井——既赚名声,又得实惠。这手段,可比直接撒钱高明多了。\"

小十三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刀柄,铁面具映出周桐侃侃而谈的身影。院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惊起几只夜鸟。

\"少爷见过饿死的孩子吗?\"小十三突然问,\"我见过。就在祝家粮仓后巷。\"

周桐的笑容僵在脸上。夜风穿过回廊,吹得烛火忽明忽暗,在两人之间投下摇曳的阴影。

小十三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少爷可知道,祝家粮仓的米是如何防虫的?\"

他缓缓抬起手,做了一个泼洒的动作,\"用砒霜水。那些穷人来偷米,回去煮了吃,全家毒发身亡...祝家管这个叫'杀鸡儆猴'。\"

周桐的手指猛地攥紧茶杯,茶水溅在桌面上,像一滩暗红的血。

\"去年冬天,\"小十三继续道,面具下的眼睛泛着寒光,\"林家为了压低蚕丝价钱,派人放火烧了三十户蚕农的屋子。那些人在雪地里跪着哭,林家少爷却在暖阁里赏雪,说这叫'市场调节'。\"

夜风突然变得刺骨,周桐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却发不出声音。

\"最可笑的是王家。\"小十三发出一声不像笑的笑声,\"他们开粥棚施舍穷人,却在粥里掺观音土。吃下去胀死了人,他们反而说那些贱民贪心,活该撑死。\"

周桐缓缓起身,叹了一口气\"我...确实想得太简单了。\"

他走到院中的老槐树下,拳头摩梭在那粗糙的树皮上。树影婆娑,仿佛无数冤魂在黑暗中窃窃私语。

\"这些畜生...\"周桐背对着阴影,\"确实该好好放放血了。\"

小十三无声地站在他身后,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扭曲地投在墙上,像两把出鞘的利剑。

远处传来打更的梆子声,周桐突然冷笑起来:\"我突然觉得,爹要的那二十万两定金...要得太少了。\"

槐树的枯叶飘落,在石板上发出轻微的响声,像是遥远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