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爱吃榴莲 作品

第七百七十一章 破局的机会(第2页)

“文欢,把今年第三季度的深度调研报告调出来。”

吴远东的声音里带着岁月沉淀的沙哑。

当陶文欢将厚重的档案盒放在红木办公桌上时,牛皮纸封面上“抚远集团特别调查”的鲜红印章格外刺眼。

陈默翻开文件的手指微微发紧。

这个曾被誉为“东北工业明珠”的超大型国企,如今正深陷多维困境。

表层数据印证了他此前的认知:机构冗余导致年人力成本超预算127%,主力矿区可采储量仅剩12.7亿吨,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跌破行业警戒线。

然而加密附件中的内容更令人心惊。

审计报告显示,这家拥有六十余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内部早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权力格局,以元老系、少壮派、技术官僚组成的三大阵营,近五年累计否决重大改革议案41项。

最新任命的党委书记在履职报告中直言:“决策会议时常陷入三小时以上的拉锯战,最终形成17项折中方案,实质推进率为零。”

更复杂的症结在于其庞杂的附属体系。

从婴幼儿托管中心到临终关怀医院,从酿造厂到农机公司,128家附属单位编织成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态圈。

财务数据显示,这些单位年均亏损23.6亿,却维系着整个集团近1/3职工的家族生计。

“看到第七页的用工关系图了吗?”吴远东的钢笔尖点在某个关键节点,“这些盘根错节的人情网络,才是真正捆住改革手脚的钢索。”

陈默顺着标注看去,某个矿区工会主席的姻亲关系竟辐射至19个重要岗位。

窗外骤起的秋风卷起满地梧桐,陶文欢适时递上温热的参茶。

吴远东望着杯中沉浮的参须,恍若看见那些在体制沉疴中挣扎的既得利益者。

改革者的手术刀,终究要切开这些经年累月形成的组织增生。

若抚远集团彻底崩盘,超过百万家庭将失去经济支柱。

整座城市将陷入全面瘫痪,街头巷尾随时可能爆发群体性危机。

想到那些愤怒的失业者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陈默后颈泛起细密汗珠,掌心黏腻得能攥出水来。

然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当他翻动手中厚重资料时,白纸黑字间暗藏的血盆大口仿佛要将他吞噬,督查组究竟掌握了什么致命证据,竟让某些人不惜制造惨烈车祸来灭口?

“现在还想蹚这浑水?”吴远东的钢笔在桌面敲出沉闷节奏。

陈默霍然起身,文件在掌心攥出褶皱:“正因看见深渊,才更要往里跳。

请首长给我破局的机会!”

陶文欢凝视着青年坚毅的侧脸,心底翻涌着复杂情绪。

这个由数千条利益链编织的钢铁迷宫,多少老江湖都折戟沉沙,眼前人却要孤身闯龙潭虎穴。

若能破茧重生,三十岁的s委书记绝非天方夜谭。

但前提是,他得活着走出这座吃人的钢铁森林。

吴远东闭目揉着晴明穴,石英钟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