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太上皇想体察民情
赵桓听着所有人的喊声,脸上浮现出笑容。借助论礼打击吴敏、李棁和孙傅等人重要,笼络人心也重要。赵桓抓大放小,就是为了施恩官员,取得无数官员的感恩戴德,塑造自已圣明的名声。
名声这个玩意儿,很多时候没用。可是在关键时候,又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有名声,自然不错。
这就是民心民意,以及满朝百官的支持。
赵桓没有追究大多数的中下层官员,转而看向李纲和宗泽等所有人,赞许道:“你们忠于王事,一心为国而不顾个人利益,朕心甚慰。”
“大宋有你们这群有风骨有眼光的官员,是大宋的福气,更是朕的幸运。”
“你们是大宋的铜墙铁壁。”
“有你们在,金人无法杀进来,同样大宋的内部也不会被奸佞破坏。”
赵桓掷地有声道:“朕相信在你们勤勉踏实的付出下,大宋一定会越来越强,一定会傲世寰宇,重现华夏万国来朝的盛景。”
李纲心中激动。
他这样身居高位的人,遇到了事情早就波澜不惊,心境沉稳。可是每每想到,大宋重现万国来朝,当大宋的龙旗能插遍各地,能打通西域,能东出大海,那该是何等的壮观?
恰是如此,李纲无比期待。
李纲忍不住高呼陛下万胜,其他的文武百官也是一样高呼陛下万胜。
在文武百官的心中,皇帝威望越来越高。
赵桓看着高呼的文武百官,等喊声渐渐平息,才下令所有的官员散去,让所有人各司其职。
宣德门外云集的官员,渐渐散去。
赵桓没有立刻接见李纲、宗泽和种师道等官员,反而带着赵佶一路回了垂拱殿。
父子二人落座,赵佶迫不及待的说道:“皇帝,你这一次改革军制,要在地方设立战区,确保地方的稳定,是有些激进。”
“只是赵家的历代皇帝,一贯讲究制衡削权,不仅武将要削,文官也要削弱制衡,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赵桓问道:“你,是怎么控制这件事的?”
赵桓有些好奇,说道:“父皇这么笃定,朕会制衡驻军的武将?”
赵佶哼声道:“朕虽然不知道,你打算怎么去制衡。可是你这样狡诈的人,不可能犯这样的大错。”
赵桓感慨道:“父皇真是了解我啊!”
赵佶眼中有好奇,追问道:“说说看,你到底怎么制衡?”
赵桓没有再隐瞒,直接说了在军队设立政委。
战区的武将和政委平级,且政委直属于枢密院,能直达皇帝这里。而且政委的调动和升迁不是武将决定,是枢密院和皇帝决定。
地方武将只有打仗的权力,其实要大规模调兵作战,仍然绕不开枢密院和兵部的。
武将的权利,被削弱和制衡很多。
就算安排地方战区,武将也不可能独大的。
赵桓说完事情,正色道:“大体上是这么设定的,层层制约,不可能让武将一家独大的。”
赵佶赞叹道:“你的安排的确合理。”
赵桓说道:“父皇过奖了。”
赵佶身体微微前倾,眼中浮现出希冀神色,说道:“皇帝,朕这一次在宣德门外的表现,相当不错吧?如果朕料得没错,你应该还有拿下吴敏、李棁和孙傅等人的杀手锏,对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