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十里平湖霜满天…
燕赤霞闻言差点喷出一口老血,书生更是尴尬的脚趾扣地。
也许这在别人是形容词,但他布鞋破了个大洞,所以可是真?脚趾抠地。
“林公子说笑了,不是书生不走,而是我送他出去时,那树妖展开迷幻结界困住我们不让走”
燕赤霞无奈的话让林玖眉头一皱,困他们而没有困自己等人,这不应该啊!
不过随后脑海灵光一闪,大概是自己掩盖了气息的原因。
另外那树妖的真身,并不是在西山之上,或者说不仅仅在西山;
应该是存在于异度空间,不然千年树妖的本体肯定会有异象显现。
所以主体在异度空间的树妖,白天感知可能并不灵敏,因此没有注意到掩盖了气息的他们几个;
而燕赤霞长期呆在这里,树妖自然对他再熟悉不过了,想到这里的林玖,不由同情的瞥了一眼宁采宸。
“你若是胆大,趁着现在天还没有黑,一个人出去起码有一半活命的机会,不然只能留下赌上另一半了”
宁采宸听完有些懵逼,想了好一会儿看向燕赤霞疑惑道:
“我感觉他的话好像哪里不对劲,出去是一半,留下也是一半;
所以也就是说我出不出去,都只有一半的机会活命,那…我还要出去吗?”
“你最好出去,老道可没有保护人的习惯!”
“谁要你保护了,要不是现在出去肯定要露宿山野,我立马离开”
而他们两个在叽叽歪歪时,林玖早就在聂晓倩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山间瀑布旁边。
“主人,你看这里可以画出浴图吗?”
自从听玄阴她们称赞过林玖的画技后,聂晓倩现在充满了好奇,很想他给自己画一幅。
“画当然可以画,但这里的景色太差,还是等回家了再给你画,不过…”
林玖说到这里坏笑着道:
“不过你要是下去沐浴,我倒是想欣赏一番,嘿嘿!”
“才不要呢!”
聂晓倩羞涩的摇了摇头,拉着林玖提议道:
“要不主人教我昨晚两位姐姐合奏的曲子吧?”
“这个…也行!”林玖挥手间取出桌椅板凳,还有一张琴递给聂晓倩,他则是拿着一把琵琶坐下。
开头由玄阴的笛音起头,中段的林玖琵琶,后面冥阳以箫声扫尾。
他们合奏一遍后,带着聂晓倩的琴声融入进去真正的合奏。
“人生路,美梦似路长…”
独特优美的音乐,穿过树林随风飘扬,让燕赤霞他们忍不住侧耳倾听;
而未知空间的姥姥却是大怒,在它的地盘再三的弹琴奏乐,这简直就是挑衅和侮辱。
可林玖从不管这么多,仍在抄袭…不对,是在接着奏乐接着唱。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兰若寺里面的两人,听着传来的歌声不由面面相觑,在大眼瞪小眼后,忽然一股多愁善感的情绪涌上心头。
“唉!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真是情深意切,充满洒脱;
可惜老道一心向道,无缘体会,倒是书生你…”
宁采宸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
“小生虽向往之,奈何生如浮萍,乱世之中苟且偷生尚且艰难,岂敢奢望能有情投意合之佳人相伴?”
“唉!也是…也是!”
燕赤霞叹气的点点头,顿时让宁采宸感觉胸口被插了两刀。
不是…我就谦虚一下罢了,你还怎么当真了?
夜幕降临前,琴瑟和鸣的林玖他们回到了兰若寺。
“书生,今晚本公子请你喝酒吃肉,免得你死了还是个饿死鬼”
摆好酒菜的林玖,招呼了宁采宸后,还丢了一坛酒给了燕赤霞。
也许是熟悉了几分,宁采宸这书生倒不是很呆,并没有叽叽歪歪的推辞,而是和燕赤霞一起过来席地而坐。
“林公子,老道感觉你这顿酒好像有点收买的意思!”
“哈哈哈…收买?”
林玖眉毛一挑,大笑着摇了摇头道:
“你还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只能说适逢其会,物尽其用罢了!”
燕赤霞闻言脸色黑如锅底,拿起酒坛愤愤的饮了几大口。“那你打算怎么用老道?”
“贫道要你斩了树妖,试探下面的那东西”
算是明牌的林玖,身上的白衣瞬间变成了阴阳道袍。
“这…”
燕赤霞看到他转换的身份有些错愕,不过心中随即又是一惊,脸上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放下酒坛拱了拱手。
“道友实在太看得起老道了,那树妖虽然是个马前卒,可也不是易与之辈,老道并没有斩它的把握”
“无妨,你只需要在前面出手就行,其余一切有贫道兜底”
两人的谈话让宁采宸紧张不已,他虽然听不太懂,但也知道是密谋大事。
顿时有些后悔下午没有冒险出去,眼下怕是要糟糕了。
宁采宸倒不是担心被杀人灭口,而是怕被殃及池鱼,以他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身手,估计有点动静就能让自己赶下一趟了。
本着不做饿死鬼的心,宁采宸一个劲的闷声大吃大喝,对此林玖看了一眼并没有理会。
“不知道友与何方修行?”
燕赤霞说完怕引起误会,又连忙解释:
“老道于三百年前得到机缘,在山中潜心修炼,直到十几年前感觉难有寸进才出山。
本来打算利用红尘炼心,来勇猛精进,但却是有些高估自己了;
老道实在看不惯朝廷的乌烟瘴气,便只能重新隐归山林,准备以水磨功夫来缓缓修行,如今碰上道友,不知有何教我?”
“教之一字谈不上,每个人的修行皆有不同,贫道就说一点经验和浅见。
修行之道在于心,你前期太过顺利,以至于人虽入道,但心却徘徊在门外,停留在凡俗之中。
秃子有句话:看山看水看世界,见人见己见众生。
你现在就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中间。
眼光停留于事物的表象,但心在不断质疑所见所闻,无法达到知见合一。
这主要是你隐居山林,无法见人悟己,做到明心见性而不惑的状态。
不要问我你该怎么做,修行是个人的事,别人只能讲自己的经验,无法确定的说你该怎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