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酆都事毕,蛮荒行!
在这一刻。
所有龙虎山弟子都一致认为。
张天师,乃当世最强!
唯独张道之不这样认为。
青丘一役,他能明显感觉到。
在由四海三岛组成的庞大妖域里,有着许多不可名状之物。
草原一役,让他意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就比如那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永生的额图根。
若是与之单打独斗,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或者说...胜算渺茫!
酆都一役,被他所屠戮的那些鬼魅,包括死气灵智血魔在内。
它们强是强,可远远无法与额图根相比。
即使他不出手。
仅凭赵长歌将要施展的那个术,也可将其全灭。
只不过,付出的代价,会较为惨重。
酆都一役,让张道之得出了一个结论。
玄虚子提出的达到五气朝元境得想法,是能够实现的!
凭此,就足够了。
只要能到五气朝元境,张道之将再也无惧额图根或是妖域那些莫名存在了。
...
酆都一战。
龙虎山弟子阵亡四百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好在,此役过后,哪怕是在到中元节鬼门大开之日。
镇压在城下的那些鬼魅,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了。
至少可保证酆都一城百年安康。
那些阵亡的龙虎山弟子,没有白白牺牲。
张道之亲自布下往生轮回大阵,为那四百名弟子送行。
酆都城正中街道。
能寻到尸身的弟子,此刻均已被活着的龙虎山弟子放置在干柴之上。
这是在来酆都之前,所有龙虎山弟子在心中达成的一种默契。
他们知道,与酆都鬼物一战,必不可免的,会死很多人。
可能也包括他们自身。
他们由衷希望,若是自已战死于此地,那便将他们就地火化。
他们希望,可以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之上。
用他们死后的英烈之气继续镇压酆都鬼物。
让生活在这座城中的百姓,可以衣食无忧,再无惧邪祟侵扰。
这,就是道门弟子!
此刻。
张道之正亲自举着火把,站在堆成小山般的干柴前,望着干柴之上的那些弟子尸身。
饶是这位张天师,也忍不住动容起来。
他低下头,缓缓合上双眼,喃喃道:
“正道永昌,龙虎万年。”
站在他身后的所有龙虎山弟子,此刻均是低头拱手,齐声道:
“正道永昌,龙虎万年!”
张道之呼出一口浊气,将手中火把丢到那干柴之上。
一时间,有些龙虎山弟子,已是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正道永昌、龙虎万年’这八个大字,一直回荡在这座城里。
宛若那些死去之人的在天之灵,经久不散。
随着浓烟升起。
一道道弥漫着金色气息的光柱亦是随着浓烟,冉冉腾空而起。
与天际中的朵朵白云相汇。
又好似一杆泼天大笔,以苍穹为纸,白云为墨,写下了那八个大字:
【正道永昌,龙虎万年】
龙虎山的弟子,在这片土地上,死了一波又一波的人。
或许过个十年二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后,将无人再记得他们姓甚名谁。
但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的热血却永远不会流逝。
他们留下的正气,亦将永久的回荡在这片天地间。
用来告诉后人,在某个时代,某一年,有那么一批人。
他们前赴后继,无惧牺牲,平定鬼祸。
道心所至,虽死犹生。
...
翌日。
张道之与龙虎山弟子,仍旧停留在酆都城内。
后者正在搜寻全城中还有无漏网之鱼。
前者也并未闲着,而是召集赵长歌、张云逸等人,商议有关酆都城未来百年太平之计,
“酆都鬼魅即使再多,经过此役,只怕他们也是元气大伤。”
“但这鬼祸仍旧未彻底扫清,如今我是暂以天师印为压运之物,镇压地下鬼魅。”
“为保万全,仍是要去十万大山境内寻找酆都压运之物。”
那判官笔,就像是阵眼一般的存在。
有它在,则酆都鬼门封印无忧矣。
此役,张道之虽表现出无可匹敌的战力与杀意。
且将血魔炼化。
但他到底不是初代天师,更没有初代天师的那种实力。
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将酆都鬼物清扫干净。
而且,谁又能清楚地知道,在鬼门之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怨灵呢?
张道之施展结界时关闭鬼门,其实就是担心,随着鬼物不断地涌出鬼门,会使事态失控。
届时,他率领五千龙虎山弟子练兵的目的,便就很难实现了。
搞不好,五千弟子,皆要葬身于此。
“我道门与十万大山互不侵犯,此番入山,只怕祸福难料。”
说出这番话的人,乃是张虎大弟子葛仲。
此人一向喜欢将事情往最坏的地方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