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作品

第1246章 以退为进

第1246章 以退为进

在朱敏澄略有心动,心中琢磨此事的时候,在场的其他人同样先是露出了诧异的神色,可接着却都有些热切和期望。

作为宋王的属官,他们名义上虽是朝廷派给宋王的,按理说当的是大明的官。可问题在于宋王和大明本土的藩王不同,宋王的封地在海外,在新大陆,而并非大明,再加上外封藩王的是如今大明新的政策,宋王作为首批外封的藩王,皇帝给了他不少自治的权限,虽然有些话没明说,可实际上就是如此,从宋国在此建起后到现在,朝廷那边除在新京港甚至基地驻扎海军外,就是通过内务府和宋国沟通、贸易了,至于其他都甩手丢给了朱敏澄。

在这种情况下,宋王府的属官就同大明国内藩王的属官有着不同,他们无论从自身角度还是未来前景来看,都更算是朱敏澄的人。或者说,自从这些人跟随朱敏澄来到新大陆,白手起家建立宋国开始,就同朱敏澄一荣俱荣了,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宋国更有归属感。

假如朱敏澄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国王而并非藩王的话,那么宋国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样一来宋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仅朱敏澄可直接称孤道寡成为宋国真正的国君,而他们这些属官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从而成为真正的一国之臣。

按照目前宋国府的结构,依旧还是大明藩王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说直接限制住了宋国的发展,包括王府属官的前途。

以各人的官职来说,其中官职最高的现在是李定国,李定国眼下是护军之职,再加授定国将军。这个官职从品级来看已是正二品的武勋再加从二品的武职。

如在大明本土,李定国的级别可以担任副总兵(副将),直领一旅军队,假如运气好些,在战时直接任总兵也是有可能的。可关键在于李定国这个职务是宋王府的属官,这就直接限制了他的上限,他目前除了掌控宋王府的一千余护军外就没其他军权了,说白了李定国就等于宋王朱敏澄手下的侍卫头子,所做的基本都是负责朱敏澄安全的工作,充其量兼顾一下新京的治安罢了。

这样的活在大明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千户的身份,如果不是朱敏澄的缘故,李定国根本就拿不到现在这个品级,而且就算拥有了这样的品级,李定国实际的权力和地位也和他现在的品级不匹配,这是的的确确的。

就连李定国都是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孙镐是王府长史,品级是一个正五品文官。按照大明的官员级别,正五品的文官实际也不算低了,基本等同于通政使、少卿、詹事这些官职,或者地方上的知府、知州级别官员,这个品级的官员可以说是大明官员的中流砥柱,大部分拥有实权,假如政绩突出或者运气好的话,熬上几年直接升官入六部或者都察院等衙门是轻而易举的,或者京官外放为布政使、巡抚也有可能,再熬些资历,说不定还有进内阁的机会呢。

但问题在于王府长史的身份尴尬,名义上是朝廷官员,可实际上又是王府属官,这个官职通常很少有再进一步的机会,更不用说出人头地了。一般来说,王府长史都是朝廷官员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基本失去了前途,这辈子就是在王府任职养老罢了,等到老了告老还乡,充其量看在多年的勤勉朝廷再给个恩典,以加一级官衔荣养。可假如王府那边出点什么事,长史就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倒霉蛋,弄不好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就连长史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属官了。比如简鹄和崔琦,他们在朱敏澄手下一个负责工事,一个负责农事,算是宋王府举足轻重的官员,但他们实际的官职仅是审理正,这个官职的品级仅正六品,至于其他人就更低了,一般都在八品到九品,勉强挤进官员的行列。

和护军、长史一样,没办的事。谁让永乐年后大明的藩王被强力打压,导致藩王的属官权利大减,身份地位尴尬呢。

可现在简鹄突然提出让朱敏澄正式开府建牙,不再以普通藩王身份,而是以外封国君也就是诸侯身份正式设置衙门,任命官员对宋国进行有效统治,一旦这件事成了,那么在场所有人自然水涨船高,以他们目前在宋王府的身份地位,那么在场所有人未来全都是宋国的重臣,到时候掌控真正的实权,在这种情况下大明那边的官职对他们而言已不重要了。

宁为鸡首不为牛尾,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何况他们这些人既然已经跟着朱敏澄来到了新大陆,自然也清楚未来想出人头地也只能跟着朱敏澄混了。朱敏澄这个宋王的实权越大,也代表着他们未来的前途越是光明,这点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看得清清楚楚。

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朱敏澄也察觉到了众人对此事的热切,看来不管是谁,这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是一般人能抗拒的。不过这也正常,别说这些属官了,就连朱敏澄自己也已动了心,假如真能做成这件事,那么不仅对自己好处多多,对于宋国未来的发展同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