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作品

第1248章 耍心眼

第1248章耍心眼平定了内乱,前两年又解决了辽东战事,大明这才真正安定下来。可生产恢复和人丁安置哪里不需要钱再加上这些年气候虽有好转,连年的干旱已经缓解,但造成的破坏却实实在在的。

其他不说,西北、中原地区的减免税赋还在进行,人口和生产还没完全恢复。天气导致粮食作物的减产也使得大明从南海诸国购买了大量粮食以弥补不足,这些也全都需要钱。此外还有小琉球、辽东包括新大陆那边的移民政策,朝廷也在往里面填银子,再加上云南沙定州的叛乱更需要钱粮供应西南的战事,这些钱加在一起就不是小数。

除去这些外,朱慎锥还前后两次调整了大明官员的俸禄。大明官员的俸禄之低是历朝历代中前所未有的,大明建国时,太祖皇帝特意计算了官员俸禄,执行了低俸标准,在太祖皇帝来看当官可不是为了捞钱的,官员发放俸禄能养活自己就足够了,给的太多非但不合适,更会增加朝廷的负担。所以太祖皇帝的俸禄计算可谓斤斤计较,最终拿出来的俸禄标准低的简直吓人。

而且太祖皇帝根本不怕有人会贪污,作为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最看不得贪官的存在。在他看来,但凡贪污钱财的直接杀了就是,反正天下想当官的人比比皆是,种地的老百姓或许会缺,当官的人绝对不会缺,只要杀得人头滚滚,甚至采用剥皮揎草的酷刑,自然就没贪官了。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干的。洪武一朝中前后被杀的贪官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因为官员杀的太多,衙门没人办案的原因导致暂缓杀头的官员带着刑具在大堂办公的情况发生。

可就算这样,大明的贪官也没杜绝,等到太祖驾崩后,当初针对贪官的酷刑很快就流于形式,官员的贪腐情况迅速恶化,所有官员从上至下没有不捞钱的,当然捞钱的方式不仅限于贪污,而是样繁出,仅仅只是贪污受贿算是不入流,高级一些的手段比比皆是,要知道在大明当官的俸禄实在太低,不想办法弄点银子根本就养不活自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大明一朝也就出了一个海瑞而无第二人,官员们敬佩海瑞,但谁都不想自己成为海瑞,这就是大明官场的现状。

鉴于这个情况,朱慎锥先后两次调整了官员的俸禄,以缓和贪腐成风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手段,所谓的高薪养廉本就是一个矛盾,官员假如真想贪腐,你给他再高的俸禄依旧会伸手,所以仅仅提高俸禄不是根本原因,但只要满足官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一些官员雇佣仆人、师爷的开支外还略有结余,那么至少在一些有所追求的官员方面来看,也就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得贪官略少些。

除此之外,就是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了,这才是根本。既然给官员涨了俸禄,能满足生活和个人需求,你如果再贪污就不要怪皇帝手中的刀子不利了。双管齐下,才能解决吏治,尤其是后者才是最为关键的,这也是近些年来朱慎锥尤其注重御史群体的培养,增加御史巡按地方,还有锦衣卫对官员监督,再加上监察司的职权越来越重的缘故。

这些政策的推广还有目前大明在海军方面的巨大投入,都需要财政的支持。所以杨嗣昌这个户部尚书虽日子过的比前些年好了许多,可户部的开支依旧庞大。

凝神细想了些,杨嗣昌对朱慎锥道:“臣已琢磨过了,如仅是救灾的话,户部可拿八……一百万元(银元)出来。”

“一百万”朱慎锥微微皱眉,这一百万的数额不算小了,假如是在崇祯朝别说一百万了,弄不好十万都拿不出来。

可问题现在受灾这么严重,一百万虽多却平坦在三府七县却算不了什么,无论是受灾的百姓救济还是后续的安置和生产恢复,恐怕这一百万不够啊!

“陛下,户部的钱是有,可这些钱早就有了去处。”杨嗣昌苦笑道:“下半年京中朝廷各部官员俸禄开支就需七十六万元,此外宗人府那边的宗室开支是四十八万元,这两者加起来就是一百二十四万之巨。另外兵部的军饷开支是一百八十万元,军械更替开支六十三万元,龙江船厂、清江船厂、五虎门船厂、浏家港船厂这四大船厂需拨款三百万元,云南那边还有七十万元的款子近日会拨过去,这些全加起来就高达七百七十三万元了。”

“这还没算上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支出,如全算进去预计为八百五十万元左右,还有……还有……。”

“还有什么”朱慎锥追问道。杨嗣昌一咬牙道:“还有宫中大殿修缮和园林维护,这些至少近百万,如此算在一起已有千万之数。另外户部虽有银子,可总得留些压箱底吧所以臣算来算去勉强能拿一百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