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调兵(第2页)
片刻洪承畴和王晋武就来到了乾清宫的偏殿,入了内后见到皇帝,向皇帝行礼。
“赐座,上茶!”朱慎锥摆手道,卢九德上了茶后就退了出去,守在了乾清宫外,洪承畴和王晋武坐下后也没去碰手边的茶水,洪承畴拱手就对朱慎锥道:“内阁刚接云南急报,还有黔国公的请罪折子……。”
说着,把急报和折子递了上去,朱慎锥接过后翻看了一眼,随手往边上一丢:“此事朕已知晓,不知内阁可有意见。”
“内阁对此讨论了下,均觉得此事太过意外,云南之变黔国公难咎其责,但眼下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如何解决云南问题才是关键。”
朱慎锥微微点头:“首辅说的是,既然如此,首辅仔细说说如今应当如何?”
来的一路上,洪承畴心中已琢磨好了怎么回报这件事给皇帝,听皇帝这么问就把自己所想和顾虑说了出来。等洪承畴说完后,王晋武开口道:“依臣等之见,如仅是吾必奎作乱情况还不算糟,毕竟黔国公对吾必奎早就防备,只是被对方提前发动罢了。眼下局势看起来危急,但实际上吾必奎根本成不了气候,要解决吾必奎叛乱不是难事。”
“但臣等认为,云南事关键不在吾必奎,而在沙定州,一旦沙定州也起兵作乱,黔国公猝不及防之下危也,朝廷当早做安排,立即调兵增援云南,如沙定州已起兵,也能做些弥补。假如沙定州未动,那最好不过,朝廷可就此顺手解决此隐患,确保云南安定。”
洪承畴和王晋武的一番话让朱慎锥微微点头,他们所想的同样也是朱慎锥想到的。朱慎锥可不是普通的皇帝,他这个皇位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对于云南的情况他看得非常清楚。
朱慎锥的判断和洪承畴、王晋武差不多,在他看来虽沐天波大意失掉了先手,可仅凭着吾必奎根本搞不出太大的乱子,别看现在急报中吾必奎起兵后势如破竹,可实际上吾必奎的后劲不足,无论其能力还是手中的军力,都不足以对云南局势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充其量就是区区一个土司的地方叛乱罢了,等沐天波的部队集合完毕进行反攻,吾必奎根本挡不住明军的进攻,平定这场叛乱就是时间问题,而且从云南到京师的路途来看,眼下离着沐天波送出急报和请罪折子已过去好些天了,说不定现在的沐天波已聚集军队开始反击了,甚至打垮了吾必奎的军队也有可能。
仅仅吾必奎一人不足为惧,可问题关键在于沙定州那边。沙定州会不会趁这个机会也起兵呢?这谁都无法预料,一旦沙定州这么干了,而沐天波却对他毫无防备,这后果就严重了。
朱慎锥担心的不是其他,正是这个问题。如果局势真往这个方向发展,云南弄不好就会出大事,甚至沐天波和昆明都会遭遇危险,假如是这样的话,事情就大条了。
朱慎锥凝神思索着,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想来想去现在他也没太好的手段,正如王晋武建议的那样,朝廷应该尽快调动军队,避免万一发生的情况。可云南离着京师实在是太远了,要调动军队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从命令下达到准备,然后出兵,其中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等军队抵达云南后就更久了,弄不好两三个月过去,如此长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云南的地理位置同四川、贵州接壤,这样看起来就近调四川或者贵州的军队入滇是最合适的。不过朝廷在四川和贵州驻扎的军队基本都是地方军队,并不属于九边精锐部队,这些部队是否能堪大用,朱慎锥没有太多的把握。
“调兵增援云南,依两位阁老所见,当调何军?”
“陛下,臣建议调金吾将军,忠贞侯秦良玉的白杆军入滇。”洪承畴回答道。
朱慎锥对这个建议还是满意的,大明除去自己的新军外,最能打的军队其实不是边军,而是秦良玉的白杆军。这支军队可以称得上当年和戚家军并称双雄的强军,当年在浑河一战中战斗力惊人,假如不是因为白杆军和戚家军的矛盾所至,开战后这两支军队各自为战而没配合,努尔哈赤说不定还打不赢这一仗呢。
浑河一战后,白杆军和戚家军先后惨烈殉国,此战后戚家军就成为了历史,直到朱慎锥着手建立新军,这才使得戚家军战法重现。可以说大明的新军最初就是按照戚家军的样子重建起来的,只不过人数更多装备更好,战术更为多变,战斗力也比最初戚家军更凶悍罢了。
至于白杆军,在浑河全军覆没后,秦良玉以区区一个女子之身接过了其夫的军权,重新编练了新的白杆军。这支军队在之后大明面对外敌和平定内患中发挥出了极大作用,虽然人数不多,可战斗力极其强悍,是天下有名的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