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桦周 作品

第320章:方京玉失踪,河北出现叛乱(第2页)

方源头也不回往出口走去。

郑观音张张嘴,但最终没有叫停方源。

她是不可能告诉方源方京玉下落的。

实际上她也不确定方京玉在哪里。

只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很快,就有大事发生了。

方源出了天牢后,就回了户部。

让人将消息传回方府和罗正,让他们不用担心。

罗正没有从方源这里得到有用的信息,所以他的搜查依旧很难进行着。

时间一晃过去几天,但都没有方京玉的消息,方府众人只得放弃继续寻找的决心。

这一日,一道消息传回,惊动整个长安城。

河北出现叛乱。

叛乱的主力军是当地的百姓。

自古以来,百姓的叛乱才是最可怕的。

那几乎代表着朝廷鱼肉百姓,使得当地百姓揭竿起义。

于是乎,整个长安城好像是地震一样,都在谈论着河北的叛乱。

方源知道后十分惊讶,不敢相信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竟然会有百姓为主力的叛乱。

“夫君可能有所不知,河北百姓的心不在朝廷。”

杜妙颜得知方源的惊讶后,叹息着解释道。

“此话怎讲?”

方源好奇问道。

“当年大唐初立,寇建德在河北雄踞。”

“还是秦王时期的陛下亲率大军讨伐,活抓了寇建德。”

“原本陛下是许诺不杀寇建德的,但太上皇执意要杀,最后杀了寇建德。”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真是因为太上皇执意要是寇建德,大失河北百姓的心,于是有了如今的局面。”

杜妙颜叹息着说道。

当年寇建德在河北的声望很高,爱民如子。

明明李世民代表着朝廷许诺不杀的,但最后却出尔反尔还是杀了。

于是河北百姓对朝廷很有意见,时不时会闹一些动乱,偶尔还可能会爆发叛乱。

有些大,有些小,但对朝廷的稳定来说非常不利。

朝廷每次都得派兵平乱,但又不能像是对岭南一样以杀止杀。

毕竟岭南名义上是吐司之乱,而河北则是百姓之乱,罪名都不好找。

“原来还有这样的秘辛。”

方源叹息道。

他不知道这段历史。

所以感到相当感叹。

河北叛乱,估计太上皇正在懊悔吧?

如方源所想,李渊确实是在懊悔。

河北叛乱的消息传来之后,他就后悔了。

后悔了当年没有听李世民的话,不应该杀寇建德的。

杀了寇建德是一时爽了,但后续中河北一直不能真正归属大唐,这是他的心病。

“问问皇帝,打算怎么处置河北问题?”

李渊叹息道。

让宫里的太监去问问李世民,准备怎么处理?

是安抚,还是强权镇压,又或者是其他方式?

此时,李世民也在头痛,又刚李恪和李泰都在,于是决定考考他们。

“你们说说,河北叛乱应该如何解决?”

李世民沉声道。

“父皇,儿臣是兄,青雀是弟,由青雀先说吧。”

李恪率先说道。

表现出兄长谦让的一面。

李世民见状,露出一丝笑容。

“那儿臣就先说了。”李泰看了眼李恪,心中吐槽李恪不安好心:“儿臣以为,河北百姓爱戴寇建德,多年来未曾有过变化,也许我们朝廷要给寇建德建一座碑,向河北百姓道歉,以仁德感化他们。”

李世民听完,微微点头,不作任何评价,看向李恪。

“父皇,儿臣以为青雀所言不妥。”

“河北的叛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问题了。”

“而我们朝廷每次都采取仁政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以至于河北百姓以为我们朝廷对他们的容忍无底线。”

“这一次,儿臣以为应该以暴力镇压,让他们知道叛乱的后果。”

李恪沉声道。

意见和李泰的相反。

“很好,都有自己的见解。”

“但父皇以为,河北叛乱不能以暴力镇压,也不能给寇建德造碑。”

“出兵,造势,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给河北百姓一个难忘的记忆,给他们一个警告。”

李世民沉声道。

李泰的方法太过仁政,在河北问题上不可取。

李恪的方法太过暴力,容易真的将河北分化出去。

吸取两人的办法,不是暴力,也不是仁政,会有奇效。

“父皇睿智!”

李恪和李泰连连拍马屁。

“父皇,儿臣想请缨,为父皇分忧。”

李泰再次说道。

想要借此机会好好表现。

毕竟现在已经没有了太子。

他得好好表现,才能获得更多支持。

“青雀,你这身材就别去了,让哥哥替你去吧。”

“父皇,儿臣请缨,为朝廷而战,为父皇而战,为青雀而战。”

李恪上前一步,沉声道。

李泰脸色一变,正想反驳,李世民已经说话。

“恪儿有心了,知道为弟弟着想。”

“好,朕就允了你,这次让你带兵。”

李世民对李恪所言很开心。

知道心疼弟弟,知道功劳不独吞。

好哥哥,这才是他想要的的儿子。

“谢父皇!”

李恪激动感谢。

一旁的李泰翻了翻白眼,却只能忍着。

他不信李恪是为他,李恪没有那个心。

就算是为了他也没有用,因为大臣们只看结果。

如果李恪这次大功归来,那将会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

“都退下吧。”

李世民呵呵笑道。

李恪和李泰两人离开后,李渊的太监过来了。

李世民和他说了结果后,那个太监又回去通知李渊。

时间缓缓过去。

李世民的圣旨终于下达,李恪为行军总管。

兵部立即开始调兵遣将,为李恪开战做准备。

户部同样开始筹备粮草,同样是为李恪开战做准备。

这次粮草同样是由方源准备,并很快就准备差不多的粮食。

下午即将下班的时候,李恪竟然亲自来到户部。

这个时候到来,想必是检查粮草的。

唐俭亲率户部上下迎接。

“我找方侍郎的。”

李恪和唐俭客气交谈几句后,道明来意。

唐俭没有多问,让众人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而方源,则是被留下和李恪待在一起。

“方侍郎,本王想向你讨要一个人。”

李恪客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