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廷议(第2页)
“起来吧。说到贤能,天下贤能甚多,但都能立于朝堂否?非也,要看该人之贤能是否有利于当下之局势,是否有利于朝廷稳定,是否有利于江山社稷,是否有利于改善大明万万百姓之生活。”
朱由榔喝了口茶水,然后继续说道:
“当今朝廷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光复失地,还我大明河山。
打仗的事不用各位臣公操心,孤的大军有绝对的把握驱除鞑虏、剿灭内贼,但收复之地如何治理?
贺阁老和宋阁老都知道,孤收复河南、陕西之地之后的治理模式,孤在山东的治理模式与湖广大同小异,但那是暂时的,待肃清全境之敌,肯定要有新的治理模式。”
“所以我称现在的内阁为‘战时内阁’,所任命的官员也仅仅是暂任,待光复所有失地,肯定要再根据情况进行任命。
光复京师之后,孤肯定要还都京师,而且孤打算不再设留都,南直隶孤也打算分成两个行省,郑大人担心孤今日在朝堂上的言行会致使江南缙绅的反抗,呵呵,不客气地说,孤正等着这个呢,大明对这些人实在是太宽宥了,甚至可以说是宽纵!”
吴甡等人从朱由榔的话音当中听到了朱由榔对江南缙绅的厌恶与杀意,内心凛然,但没敢多说。
“宋大人,兵部目前除了要考虑光复之地的驻守之外,还要考虑全国的卫所如何处置,卫所糜烂,早已名存实亡,等到还都京师,就要考虑军队改制问题了。”
“殿下,这个问题臣已经考虑了两年了,自臣目睹殿下的湖广军歼灭闯贼犯承天府之敌,以及殿下于武昌府全歼张贼献忠等贼寇,臣就开始考虑卫所问题,臣请派员调查目前朝廷所控所有卫所,然后拿出具体改造方案。”宋一鹤说道。
“你想派谁去调查,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臣准备派章旷前往,主要调查各个卫所的员编、屯田、训练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
“想法不错,章旷也是合适的人选,但卫所众多,需要何时才能得出结论?”
“那殿下的意思是?”
“袁继咸、何腾蛟、章旷、沈犹龙各带一路人马,同时展开调查,而且要提前列好调查的内容,甚至可以与户部配合,清丈屯田,人手不够的话可以找宋建借人,如果有必要,每路调查人员可以带湖广军一个连甚至更多的兵马前往。”
“殿下担心有卫所不配合?”宋一鹤问道。
“当前这种局势,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带湖广军的军士预防万一,同时湖广军的士兵多识字,可做为调查人员的人手使用。”
“臣遵命。”
“今天就说这些吧,陶公留下,其余就散了吧,朝廷新立,事务繁多,大家皆忙,有劳各位了!”
等众人离开文华殿,只剩下陶万悟一人时,朱由榔开口说道:
“陶公,我们在南直的商铺、商队、货栈有多少柴米油盐的存货?”
“具体说不上来,需要统计,殿下,真的要对江南缙绅动手吗?”
“那要看这帮人识不识抬举,估计商战在所难免了,你没看吗,如今南京城米价已经超三两银子一石了。
陶公,今年南直隶只有小部分州县春旱,战乱也只有几个月,况且这两个月我们在南直隶放出去多少米粮?看,就是这样,金陵城仍然粮价高企,真的缺粮吗?”
“当然不是,只是粮商惜售而已。”陶万悟淡然说道。
“嗯,陶公,明日开始按照每石二两银子放米,呵呵,陶公,湖广的米基本都掌握在我们手中,朱桦在南洋各地存储了大约3000万石米,并且还在不停地采买,加上永明岛、吕宋的米,还有明南大陆的麦子,呵呵,陶公,您觉得江南这帮不识好歹的家伙能吃下多少?我们慢慢降价,直到一两银子两石米时为止,您觉得他们能撑多长时间?维持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开始买米,价格一上涨我们就放米,我看那些高价买米的商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