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朝会(1)(第2页)
“回殿下,大明律没有明文,亦无先例。”郑三俊说道。
“哦,那就由孤来开这个先例吧。蔡奕琛,硃之臣、梁云构、李绰四人斩首示众,抄家。九族押往山东去修铁路,以十年徒刑赎罪。
王铎、钱谦益带脚镣每日在秦淮河畔现场作书呼售,内容嘛,王铎就写‘三百年来养士朝’那首诗,钱大尚书就写‘官高依旧老东林’那首诗,另外,抄家,九族押送山东服役与其余四人同。”
朝堂上静悄悄的,没人喊冤,也没人求情。
“怎么,没人替这些人求情吗?”
“殿下仁慈,处罚恰当,自然无人求情。”贺逢圣说道。
“不见得,不见得都认为孤处罚适当,只是不敢或不愿意求情而已。哦,柳如是不必押送山东服役,心系大明的烈女子,见识不让须眉,宋建,宫中出银子,你安排人照看一二,万不可让她再次流落风尘,如有人滋扰,斩!”
“臣,领命。”
“王铎、钱谦益卖字一事,由锦衣卫负责,每日日出出摊,日落带回诏狱,卖字所得,用于灾年买粮施粥。
好了,带下去吧,斩首示众的,明日午时三刻行刑,由内阁安排人监斩,
另外,诏狱中尚有几十人,同样是跪迎清兵入城的官员,着三法司审讯,不能冤枉好人,但也不能放过坏人!
带下一批犯人。”
带走了王铎、钱谦益六人,又带上来徐允爵、赵之龙,张国弼,张拱日,李祖述,孙维城,汤国祚,柳祚昌,徐宏爵,邓文囿,常应俊,邹存义,刘允极,方一元,焦梦熊,张国才,黄九鼎,郭祚永,齐赞元。
共十九人,全是勋贵国戚。
“这些人大家也都认识吧?全是勋贵、国戚。
徐允爵,你作为大明第十一代魏国公,不思报效皇恩,带头出城跪迎清兵入城,你觉得你死后有脸面见先祖吗?
太祖皇帝曾亲笔为你先祖中山王徐达大将军写了一幅对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徐允爵,徐达大将军因破虏平蛮而立功得爵,而今你跪迎建奴,给祖宗蒙羞否?”
“徐允爵做错了事,让祖宗蒙羞,只求速死!”徐允爵可能是真后悔了,用沙哑地声音说道。
“你们之中,除了齐赞元算是国戚之外,其余都是世代袭封的勋贵,可以说世受皇恩,本应与国同休,却不知报效,做出了出城跪迎清兵的可耻之事。
都是成年人,都要为自己所作之事承担责任,
你们十九人全部斩首,抄家、除爵,永不再袭封,念在尔等先辈曾为大明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就不灭九族了,也不用九族以役赎罪了,从此作为庶民吧。”
朱由榔的判决,让十八家大明勋贵从此断了袭封。
“一次杀二十几人,大家是不是认为本监国好杀?
不是孤好杀,对于这些卖国求荣的汉奸,本应灭其九族以儆效尤,是孤不忍大肆杀戮才网开一面让其九族以刑赎罪!
但光杀这些汉奸还不够,吴甡,安排人起草告示,将今日之事通告全国以儆效尤!
另外,内阁要抓紧安排专人,对于近年来为国尽忠、以死殉国的仁人志士如李邦华、范景文、倪元璐、卢象升、孙传庭、周遇吉等进行追赠加谥、抚恤萌荫后人,以鼓舞大明百姓,正士林之风气!要仔细调查确认,千万别闹出福王赏赐吴三桂那样的笑话。
还有,在金陵、扬州、镇江、江阴等所有与清兵作战的州县,择地建英烈祠,将在战争中英勇就义的将士们的名字刻碑纪念,以后每年清明,当地官员要带人前往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