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白杆兵(第2页)
所谓白杆兵,其实就是以白杆枪为主要兵器的兵。白杆枪就是用白艻子为枪杆的特制长矛,所谓的白艻子,就是一种叫白棘的树,也称为马甲子、羊矢枣、君迁子、铁篱笆、马鞍树等。它是一种灌木,质地坚硬,在当地常被拿去作为农具、车轴,籬笆,因为树身是白色的,做成的枪杆,被叫做白杆。
实际上在明代,用白杆长矛的兵不少,但数秦良玉所建的部队战斗力最强名声最大,所以一提白杆兵好像白杆兵专指秦良玉的兵似的,其实不是。
石柱白杆兵的兵器是秦良玉专门定制的,类似于钩镰枪,只是枪杆更长,据说有4米多长,枪杆尾部有一个铁环,钩环相连利于在山地攀爬,也就是说秦良玉的兵非常善于翻山越岭。
其实朱由榔心里还是非常想让马祥麟训练白杆兵的。
朱由榔的作战思想是热兵器时代的思想,对于几万十几万人对阵厮杀朱由榔感觉不可思议,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一颗炮弹打过来要炸死多少人?再说了,那么多人混战,战场面积要多大?
朱由榔设计的作战思路是不让敌人特别是敌人的骑兵靠近自己的队伍,但如果万一靠近了呢?
那对付骑兵最好的兵种就是长矛兵,欧洲的空心方阵其实外圈就是长矛兵。白杆枪对付骑兵比普通长矛兵更好了,不仅可以上刺骑兵,还可以下钩马腿,枪杆又长,几乎就是为了打骑兵设计的!
让兵器厂打造枪头和铁环,发电报让陶万悟派船送白艻子杆。在准备兵器的过程中,马祥麟开始练习阵型和强调战法、军纪。
秦良玉练兵也是讲究整体,注重军纪,一旦对敌,接到号令部队就要攻击向前,不可后退,不可停下收割首级,这些和朱由榔的军纪几乎一样,其实包括明代名将戚继光也是如此练兵。
马祥麟将士兵每25人分为一组,菱形站位,强调战斗中及时补位,始终是一个整体,进退有序。而且,他认为能形成战斗力的最小兵力是500人,这和朱由榔部队的编制有冲突,最后朱由榔同意按马祥麟的意见进行训练,并为马祥麟准备了3000人,组成6个500人队伍。
朱由榔的意思是训练起来看,如果真的有用,那将来一个营可以按照一个白杆兵连500人,2个火枪连400人,一个炮连350人,加上营直属连队,这样一个营就将近1500人了。一个团三个这样的营,加上直属及其他,就要5000人了,比原来的编制多了1000人。
&天后,兵器制作完毕,马祥麟开始正式训练,朱由榔开始的时候注意了几天,随后就被别的事情吸引,关注度也就越来越低。
有一天,朱由榔再去看马祥麟练兵,却看到了朱由榔不愿意看到的一幕:马祥麟正在鞭打士卒,问过才知道,原来是被鞭打的那几个士兵没完成规定的动作。
朱由榔反对鞭打士兵,他对付不能完成规定动作的士兵的方法是连坐,就是一个士兵做得不好,他所在的最小单位要集体加练甚至集体挨饿,再大一级单位的领导也要被罚。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小兵不能完成规定动作,那一个小旗10人或12人要一起加练或不给饭吃,而这个士兵所在排的排长也要陪着。
等马祥麟鞭打士卒结束,朱由榔将马祥麟叫到一边,花了很长时间向马祥麟介绍了自己的原则和方法,好在马祥麟接受了朱由榔的要求。